做品牌電商7年多,吳榮和有很多心得,受訪時都不吝惜分享,尤其疫情爆發後,電商熱再度掀起,他語重心長提醒要進入電商行業的人,「觀念如果一開始錯了,要修正過來是很難的。」
【電商爆賣王番外篇】同行8成賠錢他卻賺 被超商洗臉後他學會關鍵

傳統產業轉電商為什麼難?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2019年中國有4,000多家生鮮電商,88%處於虧損狀態。台灣最大品牌電商愛上新鮮董事長吳榮和指出關鍵點是「不會做定價策略」,而這堂寶貴的課,竟是在一場破局的合作中,全台最大便利商店教他的。
他舉例,很多業者做電商是找家人身兼數職,「叫老婆兼客服,兒子做包裝,自己兼採購,我都定位這叫小打小鬧,當然做不好。尤其如果獲利模式錯了,成本算不好,一開始當然就錯,台灣很多中小企業都失敗在不會做定價策略。」
其實吳榮和本來也不會,這堂課是他從一個破局的合作中學到的。2013年愛上新鮮推出一款商品叫卡拉脆蝦,是將整隻蝦子低溫油炸再高轉速脫油,銷量很好,隔年他因此接到台灣最大便利商店總部來電洽詢合作,「我很高興,打電話給廠商問報價,產商認為一包賺5元就可以了,我們就開價48元未稅。」

胸有成竹的吳榮和自信滿滿地到對方總部談合作,「講完價錢以後,就是被洗臉的開始,上了人生很寶貴的一課。」對方在白板上寫下幾個關鍵數字開始分析,吳榮和記憶很深刻:「他說總公司要賺20%,加盟店主20%,物流費17%。經過那套公式一算,我成本48元的蝦子,如果要上台灣第一大主流通路,我要賣他18元。為什麼人家企業可以做到這麼大,因為人家一開始就對了,我就是要賺到多少的毛利率,才可以讓公司的體制一直經營下去。」
他深刻體認到,「台灣的中小企業很怕定價,因為害怕自己產品賣不出去,所以是行銷結構出了問題,所以我從這件事情學到說你會做產品不重要,你有自己的通路,你會定價,那才是對的。」最後交易沒成,「但我是高興的回來,因為學到很寶貴的一課,商業的經營模式一開始就要設定好,毛利率至少要定多少,營業額要做到多少,多少開銷,你才有可能生存下來。」
他也再次提醒,「你如果想要節省,想抄捷徑,怕開銷,我相信反而都是事倍功半。」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