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筆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24 筆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2 筆
- 取得的資料不足以顯示,需另外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筆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次
- 最終應發request 13 次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否
- 仍有資料未被取得,開啟無限滾動功能

時事
傳全台實體店月底關閉 生活工場澄清:僅2、3家門市調整
2025.04.17 20:01
開業逾30年的本土家居品牌「生活工場」,因外國品牌競爭加上消費習慣改變,實體門市業績不斷受挫,全台僅剩20個據點,連士林創始店也保不住收攤。儘管業者積極轉型,仍傳出生活工場將在月底關閉全台實體門市。對此,業者澄清,僅有2、3家門市進行調整,否認關閉所有門市的傳言。

時事
生活工場傳全台門市將關閉 網:又一個時代眼淚
2025.04.17 07:22
在台經營長達32年的本土品牌「生活工場」,過去全台擁有近百家門市,是不少人的共同回憶。不過近日卻傳出該品牌將在月底前關閉全台實體門市,未來可能只剩下線上通路與零售批發,消息曝光讓許多網友感到不捨,還有人直呼「又是一個時代的眼淚」。

時事
網路陷阱多 詐團瞄準二手交易賣家
2025.04.13 10:26
隨著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網路購物已成為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詐騙手法亦與時俱進,從屢見不鮮的「一頁式網購詐騙」,到每逢購物季便死灰復燃的「假包裹詐騙」,多數情況以買家為目標,造成財務損失。

時事
帆布車棚變身蝦皮智取店 網傻眼:空地管理大師
2025.02.25 17:12
這幾年網購平台蝦皮不斷拓展台灣市場,除了原本超商取貨的服務外,更大力推動「蝦皮店到店」一條龍的服務,甚至更出現無人員的智取店。近日有網友在臉書社團po出一張蝦皮智取店外觀照,只見帆布車棚內,竟有報到繳費機跟數排智取貨物櫃,照片曝光引起網路熱議,還有人傻眼直呼「空地管理大師」。

時事
蝦皮店到店「今起不營業」開工時間出爐 超商春節宅配寄取貨一次看
2025.01.28 17:49
網購因年前貨物量太大,不少商品延遲,而知名電商蝦皮公告直營門市自今(28日)起暫停營業,直到初三(31日)晚上7點才會恢復營業。對此,就有店員忍不住抱怨,「真的很煩,門市櫃檯都有貼(營業時間),麻煩自己看!」

財經理財
【台灣老店】廣告業轉行做粿被笑混不下去 他創精緻粿被金山財神廟指定拜
2025.01.24 05:28
年節是44年市場老攤「富品家」最忙的旺季,僅手掌大的迷你年糕、小巧精緻的紅龜粿,讓年輕人也想買,使米食客群年輕化的推手,是承襲母親挑戰精神的第二代老闆李東展。

時事
網購打錯1個字慘了! 他「開車3小時」取貨卻笑喊:太太太值得
2025.01.21 16:15
現今網購方便,不少人都會透過網路購物,不過一名家住新竹的網友透露,自己網購時因不小心打錯一個字,取貨地從新竹變成位於宜蘭太平山的門市,讓他不得不開車3小時取貨,但他也笑喊「沿路好風景,太值得了!」

時事
氣象專家李富城遭詐騙 看YouTube廣告買到假貨!親揭受騙過程
2025.01.09 15:52
詐騙集團手法推陳出新,氣象專家李富城就分享自己日前網購卻遇到詐騙,想退貨才發現對方留下的電話號碼是空號,在臉書描述自己遭詐過程。這也讓網友更加警惕,網路上處處充滿陷阱。

時事
拆包裹驚見「羞羞棒」 她見購買人姓名臉紅:婆婆買的!急求援
2024.12.31 16:37
一名人妻分享了一個令人尷尬的經歷。她最近收到一個快遞包裹,她接著順手拆開包裹,竟發現裡面是一個情趣玩具。頓時讓她傻眼,這才意識到自己拆錯包裹,更讓她驚訝的是,包裹竟是婆婆的,不知該如何面對這個尷尬的局面。

財經理財
【淘寶鬥蝦皮】雙11豪砸20億尬蝦皮 淘寶祭免運搶陸貨代購大餅
2024.10.28 05:28
電商圈盛事雙11即將登場,今年罕見由中國強龍「淘寶」率先開跑,豪砸20億元補貼衝刺台灣市場。本刊調查,受大陸內需疲軟衝擊,中國電商龍頭阿里巴巴決定擴大海外市場,台灣也成擴張目標,子公司淘寶喊出月月千萬件新品上架,並豪砸行銷預算,背後就是瞄準同為陸資的蝦皮而來,「太多團購主從淘寶批貨,透過蝦皮賺跨境電商財,這次出手,就是要搶回自己賺。」業者分析。

財經理財
【淘寶鬥蝦皮3】說服阿里巴巴總部叫陣蝦皮 幕後操盤手竟是她
2024.10.28 05:28
談起這幾年淘寶在台灣的起落,台灣淘寶總經理劉慧娟笑道:「大家都以為我們走了,其實淘寶一直留在台灣。」原來,淘寶2018年在台成立「香港商淘寶國際」,「持有跨境電商執照,只能專營跨境,不能做本地電商、金流、物流。」淘寶高層人士說。

時事
萬聖節將至網購藏危機! 酷炫包裝「糖果」可能是電子煙假冒
2024.10.25 19:54
萬聖節即將到來,但網購的「電子糖果」卻可能是假冒的電子煙產品。近年來,菸草業者利用口味和酷炫的包裝設計吸引年輕族群,偽裝成糖果誘使青少年購買。國民健康署提醒青少年遵守電子煙「三不政策」:不嘗試、不購買、不推薦;家長也應留意孩子的購物行為,避免觸法和危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