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地產曾歷經幾段景氣循環,翁素蕙剛入行時,正是房地產最慘澹時期,頭一年吃老本幾乎花光積蓄,但她懂得先付出,有投資客沒時間跟孩子交心,她代替客戶關心,聽對方抱怨感情、煩惱學業,後來整個家族要出脫土地,都指名找她。
【吸金守折番外篇】員工漏算土增稅她咬牙吞2千萬差額 超殺女董讓地主一試成主顧

從房地產起家的翁素蕙,事業版圖橫跨科技、房地產、百貨,投資手遊、承攬都更全案管理、當包租婆,包括禮客內湖1、2館與忠孝東路僑怡大樓,都是她所持有。經營房地產有一套的她,向本刊透露一段不為人知的小故事。
1981年翁素蕙獨立門戶經營代銷公司,「一次我的團隊爭取一個案子,結果同事少算了土地增值稅成本,前後金額落差達2千多萬元,這是我們自己的疏忽,地主絕對不會不知道每年7月要調整土地增值稅,但沒關係,既然已經承諾了,我咬牙也是要做,想辦法讓這個案子不賠錢。」念頭一轉,翁素蕙動員所有團隊人員,想盡辦法撙節費用。
「以前賣房子一定要搭接待中心、買沙發家具,房子賣完就拆掉,無形中也是一種浪費,我們把錢省下來,所有家具都用租的,自己寫宣傳稿、派報,大家通力合作一起撐過這個難關。」靠著不認輸的決心與氣魄,才25歲的她成功化解危機,從此之後,該名地主的所有案子都指名找翁素蕙做。

敢拚敢衝,必要時懂得適時讓利,以退為進,如今翁素蕙所主導的現代建經團隊,更以黑馬之姿拿下淡水「東來大廈」危老建築全案管理,「這個案子,很多同業爭取了4、5年,我們才花半年時間就拿到,關鍵就在於我的一句話,扭轉整個經營團隊的觀念。」
翁素蕙分析:「雙北市的都更案正在起飛,公司現在最缺的就是代表作,東來大廈案我們可以沒賺錢,但一定要讓它成為口碑代表做,這是最好的行銷,做得好,之後人家自然會主動來找你。」因全案開發總銷約120億元,以業界收取1%全案管理費用計算約1.2億元,「我只問團隊,假設這次真的通通都不賺,甚至願意小賠一點,能不能用3500萬元預算來做?」
對於翁素蕙拋出的震撼彈,所有員工面面相覷,有同事主張至少底價要抓在8000萬元,翁素蕙搖搖頭說:「我們出8000萬元,一定會有同業跟價,但3500萬元沒人搶,何況公司本來就有這麼多人才,現在我們最缺的是時間機會,眼光放遠一點,一旦做得好,就能在業界立下地位。」
生財有道的她,投資不少副業,但她堅持不當上市櫃公司董事、法人代表,「以前我們都認為投資一家事業,一定要想辦法佔大股,但永遠要記住一個觀念,你想獲得多少你就要付出多少,當別人替你賺錢時,假設人家辛苦賺10元就要分我7元,他心裡會不會不平衡?所以寧可我只分2元,這樣你永遠都是快樂的,而且還有時間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讓人見識到她的另類思考模式。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