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最前線】碳權交易上看1.3兆 擁抱碳中和商機瞄準3族群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碳中和已成為全球不可逆的投資大趨勢,長線資金開始悄悄往相關概念股移動。
碳中和已成為全球不可逆的投資大趨勢,長線資金開始悄悄往相關概念股移動。
全球政府力拚「碳中和」目標,碳排大國中國也正式鳴槍啟動碳權交易,研究報告指出,2025年碳權交易市場規模將突破新台幣1.3兆元,其中,電動車大廠特斯拉,早已透過在碳交易市場賣「碳權」實現獲利。碳中和是全球不可逆的發展趨勢,不少大戶已悄悄將資金搬到碳中和概念股,台股投資人可掌握3大族群。

什麼是碳權交易

加入碳交易體系的企業,每排放1噸溫室氣體(通常是二氧化碳)就需有1個單位的碳排放配額。該配額通常由政府來設定、控制總量及「經認證的排放減量」(CER)分配規則,企業可按規定獲取配額,並就自身減排情況,決定在交易市場購買更多配額,或出售多餘配額。

例如,電力公司或工廠等碳排放單位,從政府獲得1年碳排放許可額度,若這1年透過技術升級或其他措施減少了碳排放,即可在交易市場出售多餘配額。

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碳權交易市場,交易平台系統來自3部分:上海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武漢的碳配額登記系統、北京全國溫室氣體資源減排管理和交易中心。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的主體則限企業法人,暫未開放其他機構和個人參與。

去年,電動車大廠特斯拉透過碳交易市場賣「碳權」,淨賺超過15億美元(約新台幣415億元),正是碳權這門好生意,讓特斯拉去年財報首度轉虧為盈,其實早從2013年起,該公司便透過販售碳權認列收益。由於賣碳權比賣車還好賺,所以市場都說,特斯拉是賺取碳權高手。
何以特斯拉賣碳權比賣車好賺?這是因為全球政府力拚「碳中和」目標,希望藉由降低碳排放量來解決溫室效應、極端氣候等問題。特斯拉電動車因無須使用燃油,因此擁有大量的剩餘碳排放額度可銷售給其他汽車大廠,進而實現獲利。

綠色商機 龐大潛力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