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池新創公司、固態電池廠QuantumScape(QS-US),9月底宣布將與知名車廠展開固態電池相關研發合作,股價在短短3天噴漲3成。巧合的是,幾天之後包括豐田(Toyota)、福斯(Volkswagen)、BMW、現代(Hyundai)等汽車大廠,不約而同相繼宣布要大舉投入研發固態電池。
【理財最前線】全球車廠齊押寶 7檔新固態電池潛力股出線

電動車正式進入10年黃金爆發成長期,相關產值上看數兆美元,不過,台股相關概念股高達上百檔,投資人該如何聚焦?專家指出,從電動車的建造成本來看,電池占了整車的3至4成,所謂「得電池者得天下」,而隨著「固態電池」的技術日趨成熟,加上全球車廠開始相繼投入研發,台灣相關供應廠商,長線充滿想像空間。
4大材廠 後市看俏
全球龍頭車廠豐田在近期的電池業務線上說明會更直接表明,投資金額將高達134億美元(約新台幣3,726億元),也宣告要在2030年量產固態電池純電動車。
而BMW集團、Ford汽車,以及投資機構Volta Energy Technologies公司,三方將投資美國固態電池新創公司Solid Power 1.3億美元(約新台幣36億元),BMW並計畫最快在2025年推出固態電池原型車。

「從汽車大廠到電池製造商,都對固態電池領域進行豪賭,誰押中寶、掌握到關鍵技術,誰就是下個電動車時代霸主。」國內某儲能電廠老闆表示,固態電池是眾多電池技術的一種,市場對新技術的「夢」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但為何各大車廠紛紛重押固態電池領域?知識力專家社群創辦人曲建仲博士指出,新型態的固態鋰電池,泛指電解質用的是固體,並採用「固態隔離膜」來取代過去液態鋰電池的電解液和隔離膜,由於固態電解質具不可燃、不揮發、不漏液等特性,也不會因為隔離膜破損,導致陰陽極接觸短路爆炸,還能提供更大的電流及電池容量,整體來說,非常適合運用在電動車上,「固態電池技術未來肯定百家爭鳴。」
拉回投資角度,華冠投顧分析師白易弘表示,要掌握固態電池商機,首先可留意原本就在做電池材料的台廠。而電動車電池的關鍵4大材料,包括正極、負極、隔離膜及電解液。
隔離膜廠:明基材
固態電池最大改變在採用固態隔離膜,法人指出,明基材為國內少數涉獵隔離膜的主要廠商,正持續擴充隔離膜產能,目前在中國蕪湖廠年產能約達4,000萬平方米,預計明年第三季提升至1億平方米,並規劃2023年初在台灣雲科設立新廠,屆時隔離膜的營運貢獻可望較現在翻倍。
明基材主要產品包括偏光板、光學材料、醫療、隔離膜等,市場需求均維持高檔,明年訂單掌握度高,因此多家本土投顧包括元富、國票、統一均給予買進評等,目標價48元。

本刊致電明基材,公司證實擴產及設廠計畫正在進行中。對於固態隔離膜的展望,董事長暨執行長陳建志透露,現在談固態電池可能早了一些,主要在於成本與技術上還需要很大的突破才能量產,「預計6年後才會慢慢普及,但固態電池的優勢已經不能被忽略。」他並表示,鴻海成立固態電池聯盟,公司也有在討論可能合作的方向。
陳建志進一步說,電池有使用壽命,可預見鋰電池產業將爆發性成長,公司將積極培植隔離膜技術,包含純電動、油電混合車、電動載具,不會預設任何立場,持續朝技術含量較高的應用品項來開發,「目前訂單能見度高,短線上受晶片缺貨影響難免有波動,但長線仍然樂觀。」
電解液廠:聚和
聚和為中國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的第三大供應商,固態電池必須改採固態電解質材料,法人普遍認為,已掌握一定經驗技術的聚和相對具成長潛力。攤開財報,前9月合併營收35.24億元,年增31.59%;上半年稅後盈餘(EPS)1.47元,優於去年同期0.91元。其中,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為目前中國市場最普遍使用的產品。

聚和表示,持續看好鋰電池電解液需求,配合電動車產業進入快速成長期,近期董事會也通過將發行第五次公司債,上限3億元,除用於償還銀行債務外,也規劃在兩岸擴充電解液產能,以因應市場快速成長之需求。
正極材料廠:美琪瑪、康普
白易弘強調,不論電池如何改變,從鋰三元電池、固態電池到近期特斯拉改採的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皆是關鍵原料,而美琪瑪、康普為生產正極材料上游化學原料主要廠商,受惠程度高。隨電池成長爆發,2家公司9月營收也同創新高,美琪瑪達4.83億元、年增163%;康普則為6.6億元、年增37%。

台新投顧表示,受惠於正極材料市場需求強勁和電動車銷量蓬勃成長,2家公司在擴產效益下,營運持續向上。其中,康普有歐洲車廠訂單挹注,加上電子級硫酸產品打入台積電的先進製程,且有新產線投入,預估今年EPS逾4元,年增達161%,明年隨著旗下的天弘化學、恆誼化工新產能挹注,全年EPS可望達5元以上。
負極材料廠:中碳、碩禾、榮炭
近日鴻海攜手中碳、碩禾、榮炭,加速開發電動車電池負極材料,全力投入固態鋰電池開發。市場解讀,此舉正是要突顯打造固態電池版圖的決心。台新投顧指出,觀察鴻海的負極材料合作案,三方將個別發揮產品所長,初期應用在國產電動巴士,後續可望切入電動乘用車領域。整體來說,進入電動車開放平台(MIH)將為相關材料提供新的出海口,有利稼動率回升。

其中,受惠國產電動車、負極碳材料需求成長及原油回升帶動產品報價的中碳,除電池題材,中長期還受惠中國碳達峰政策,軟瀝青報價持續提升,預估今、明年EPS為4.99、5.85元,短線目標價上看140元。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提醒,新電池技術為營運增添許多想像,相關概念股中長期趨勢看好,但建議短線上應避免追高,須持續留意公司營收業績表現,採中長線分批、分價布局。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