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鍋物4】鮭魚石狩鍋和牡蠣土手鍋站穩冬季C位 港都海鮮永遠誠意滿滿會員專區美食旅遊高雄的「鰺十丼」融合海鮮日料與台味熱炒,日式鍋物採用生食級海鮮,鮮味滿滿。文 許世哲攝影胡耀仁發布時間 2021.11.30 08:57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40 臺北時間丼飯日式鍋物土手鍋石狩鍋壽司高雄鰺十丼熱炒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日式鍋物的最後一站,來到高雄新興區的「鰺十丼」,這兒的菜單相當具有港都特色,除了海鮮肥美的石狩鍋和土手鍋,還看得到鮮活的生食海鮮丼、握壽司,以及台味的熱炒、烤物。老屋改造的「鰺十丼」,融合輕工業風和日式風格。店內座位設置得較少,桌距也恰當,營造出相當舒適的空間。老闆林秋榮(右)和老闆娘張郁雯(左)待客親切如友,讓常客有回家的感覺。主廚老闆林秋榮曾在知名日料餐廳工作,他說菜單之所以融合台味,是因為客群有許多家庭客,為了體貼不吃生冷的客人,握壽司可以炙燒,還能點到「脆皮肥腸」「剝皮辣椒豬五花」「麻油松阪豬」等下飯熱菜,一家老小的需求都被照顧了。「金沙櫛瓜」裡還加了破布子,鹹甘鹹甘,最對長輩的味。「鮭魚石狩鍋」配合南部口味選擇甘口味噌入湯,鮭魚極肥嫩。(380元/份)「牡蠣土手鍋」因味噌塗在鍋邊像堤防得名,火鍋配菜不用加工製品,讓牡蠣鮮甜不被糟蹋。(480元/份)鍋物套餐隨附的白飯和雞蛋可用來DIY雜炊,當成美好收尾。回到主題鍋物,可別以為老闆兼顧台味就讓味道不正宗,北海道的鄉土料理「鮭魚石狩鍋」,是鮭魚正值肥美的秋冬時節必吃款,鰺十丼讓生食級的挪威鮭魚站穩主位,昆布湯頭裡融入白味噌,讓湯頭多了分南部口味特有的甘;而調和紅白味噌、像土堤般圍成圈的「牡蠣土手鍋」,味噌先是在砂鍋口乾燒出香味,再被滾沸的湯底融化,加上牡蠣的鮮味,最後用來煮碗雜炊最讓人滿意。「秋刀魚2吃」將半條鹽烤、半條做成握壽司,濃甜的油脂在嘴裡化開,是錯過就等明年的旬味。(380元/份)醋飯強調鮮酸清新感,能化解油脂豐厚魚種的重膩。也因為老闆喜歡親自上菜市場找新玩意,有些菜長在嘴上,得開口問,而且全靠機遇。像是比櫻花蝦豐滿許多的東港中蝦,拌上青紫蘇用天婦羅做法炸成厚蝦餅;或是來自北海道、期間限定的肥美秋刀魚,因為冷藏空運,相當新鮮,甚至能做二吃。這種開盲盒般的驚喜感,是鍋物以外令人甘願一再報到的隱藏魅力。握壽司價格也頗親切,「鮭魚肚」(前,60元/貫)長度超有誠意;來自東港的「油旗魚」則甘甜豐潤(後,80元/貫)。「紫蘇蝦餅」外酥內軟帶有空氣感,咬得到蝦殼的香,和蝦肉的甜。(220元/份)「金沙櫛瓜」只用鹹蛋黃炒醬,少了鴨蛋白的澀感,還多了破布子的回甘。(250元/份)酸甜開胃的「梅漬蕃茄」看似簡單,卻是一顆顆手工去皮,還要醃漬五天以上才夠入味。(80元/份,要預訂)鰺十丼地址:高雄市新興區新田路31號 電話:07-216-3433營業時間:18:00~24:00,週二公休。臉書搜尋:鰺十丼 刷卡:不可。不收服務費。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