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啟示錄》聚焦東南亞數個擁有「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描繪其豐富的歷史文化與古蹟保存,探訪生活於世遺城市的人物故事。該片今(2)日舉辦特映記者會,能在台灣疫情爆發之前順利完成三個國家的拍攝,劉嵩導演十分感念當地市民提供的協助,他表示:「熱衷於保存自己國家文化的人,他們的氣質不分國界,都是非常慷慨而有人情味的。」並坦言該作品完成後的收穫大於付出,拍攝過程遭遇的困難都不那麼重要了。劉嵩受訪時更謙虛表示,他是帶著「恐懼」的心情完成這部片,因為在有限的時間與資源下,如何將一個國家博大精深的文化與精華呈現給觀眾,非常不容易,《南國啟示錄》如同將果園中的一顆果實,切一片果肉讓大家嚐嚐滋味而已。

《南國啟示錄》第一集紀錄的馬來西亞檳城喬治市,市區居民包含華人、馬來人、峇峇娘惹、客家人、印度人等,多元種族且璀璨的文化發展,呈現於建築、生活與宗教等,例如坐落同一條街上的華人寺廟、天主教堂、印度神廟、清真寺,融合四大宗教,慶典儀式進行時彼此尊重,互不干擾,成為檳城最特別的城市風景。導演劉嵩也對此表示讚許,他說:「檳城是移民社會,原本應該為了生存而有衝突,但看到的檳城市民卻是互相尊重、團結、惺惺相惜,更可貴的是不同的宗教信仰,彼此都能和諧共存。」
當地長期關注教育的藝術教育協會Arts-ED帶著中小學學生走出校園,在街頭實地認識自己與他人不同的文化,《南國啟示錄》節目策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所長江明親,轉述該協會資深經理曾玉萍的一句話:「如果你不認識,你就不會去愛。」江明親強調,唯有深入理解彼此的文化,才會有尊重及交流的可能。

即便城市已現代化發展,馬來西亞檳城喬治市市民的訴求是「活著的遺產」,從政府、民間組織、宗祠、古蹟修復師到一般民眾,仍熱情參與檳城文化遺產保存的工作,並讓不同的文化彼此共存、互相了解包容,期盼齊力創新老檳城。
《南國啟示錄》期望打開一扇窗,讓台灣觀眾借鏡東南亞人民的智慧,了解並欣賞東南亞多元的文化,用新的視角看見東南亞。《南國啟示錄》系列紀錄片將於5月3日至17日,每週二晚間十點於公視頻道播出,公視+同步上架,5月8日至22日每週日晚間十一點於華視頻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