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草仔粿,許多人都會第一個想到九份的「阿蘭草仔粿」。1989年,電影《悲情城市》的播映,讓寂靜山城頓時人聲鼎沸,九份商家招牌一間間亮起,阿蘭也在當年開始做起生意,如今已是老街上名聲響亮的老字號店鋪。
【春日草仔粿1】九份老字號「阿蘭草仔粿」 淘金歲月到《悲情城市》傳承三代好味道
據傳從唐代開始,每逢清明時節,江南一帶家家戶戶都會蒸「青糰」,這是一種加入草汁製作的綠色糯米點心。衍生至今,台灣閩南人稱它「草仔粿」;客家族群稱為「青粄」或「艾粄」;日本人在3月女兒節會準備「草餅」。一種糰子各種變化,每當春雷響起,各地灶咖也同時奏起青色變奏曲。
老店故事要從淘金歲月開始說起,採礦鼎盛時期,阿蘭的第一代在街上賣起「油炸粿」,吃根熱油條是老礦工們上工前的小確幸,隨著礦產枯竭,人煙逐漸稀少,只剩山頭芒草漫漫。電影效應讓九份街燈再次甦醒,許家也循著商機返鄉,重新拉起鐵門做起草仔粿生意。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