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草仔粿1】九份老字號「阿蘭草仔粿」 淘金歲月到《悲情城市》傳承三代好味道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阿蘭草仔粿的「菜脯米」(前)口味最受歡迎,「鹹菜」(後)是吃不膩的酸菜內餡。(皆20元/個)
阿蘭草仔粿的「菜脯米」(前)口味最受歡迎,「鹹菜」(後)是吃不膩的酸菜內餡。(皆20元/個)
據傳從唐代開始,每逢清明時節,江南一帶家家戶戶都會蒸「青糰」,這是一種加入草汁製作的綠色糯米點心。衍生至今,台灣閩南人稱它「草仔粿」;客家族群稱為「青粄」或「艾粄」;日本人在3月女兒節會準備「草餅」。一種糰子各種變化,每當春雷響起,各地灶咖也同時奏起青色變奏曲。
說起草仔粿,許多人都會第一個想到九份的「阿蘭草仔粿」。1989年,電影《悲情城市》的播映,讓寂靜山城頓時人聲鼎沸,九份商家招牌一間間亮起,阿蘭也在當年開始做起生意,如今已是老街上名聲響亮的老字號店鋪。
「阿蘭草仔粿」是九份老街上的排隊名店,提到草仔粿就會想到阿蘭。
老店故事要從淘金歲月開始說起,採礦鼎盛時期,阿蘭的第一代在街上賣起「油炸粿」,吃根熱油條是老礦工們上工前的小確幸,隨著礦產枯竭,人煙逐漸稀少,只剩山頭芒草漫漫。電影效應讓九份街燈再次甦醒,許家也循著商機返鄉,重新拉起鐵門做起草仔粿生意。
甜口味熱銷的「紅豆」與加入薑泥的少見口味「鹹綠豆」值得一試。(皆20元/個)
店員熟練包著草仔粿,幾乎3秒一顆。
「芋粿巧」使用大甲芋頭製作,吃得到飽滿芋頭顆粒。(20元╱個)
「九份沒落的時候,年輕人只能離家下山找工作,電影播出後,開始有人潮,我們家才又回到山上,當時這條街上光是賣草仔粿的店就有十間以上。」許家二代許明鎰無奈說道,他自小在九份長大,見證過山城的興衰。
第三代接班人許智翔(右)與父親許明鎰(左)在祖宅傳承草仔粿手藝。
如今老街上賣草仔粿的店寥寥可數,阿蘭草仔粿能存活至今,靠著多年來堅持的小祕訣,阿蘭第三代許智翔不藏私說起外皮好吃關鍵,「最重要一定要使用舊米,新米蒸出來太軟,口感就不好,曾經米行不小心送錯成新米,怎麼蒸都覺得不對勁。」
外皮加入鼠麴草製作的草仔粿,早期常用於中元普渡及掃墓祭拜。
多虧時代進步,如今製粿過程中的磨米、瀝乾到攪拌,都能仰賴機器,省去大半功夫,唯獨「揉粿」步驟絕不能省,剛蒸出來熱騰騰的糯米糰,需要靠人工搓揉擠壓,將多餘空氣與水分排出,待冷卻後才能做到真正Q彈。採訪那日我大口吃著手中的粿,外皮黏手不黏牙,咬下會回彈,鹹甜口味超難抉擇,乾脆一次下肚,望著遠處山景,九份春遊無限好。
剛蒸好的糯米糰,需要經過揉粿冷卻,至少經過半小時才能變Q彈。
揉粿是重要步驟,將多餘的水分與 空氣擠出,只留下軟 Q 外皮,不少 顧客會指定購買無內餡的草仔粿, 純粹吃口感與青草香氣。

阿蘭草仔粿

  • 地址:新北市瑞芳區基山街90號 
  • 電話: 02-2496-7795
  • 營業時間: 09:00~19:00,週六、日至20:30。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