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著保險公司網站美元保單的宣告利率一直在3%以下,但銀行美元定存1年期利率都有4%了,還有銀行最近甚至推出7%的美元高利定存專案,真不懂為什麼保單和銀行定存利率差這麼多,手上美元保單現在究竟該怎麼處理?」王先生無奈地說。
【理財最前線】宣告利率節節敗退 美元保單保戶解法大公開

2019年美元1年定存利率約2.2%,壽險公司推出宣告利率4%的美元保單因此大吸金,還創下多張百億元保費神單紀錄。只是當保單下架之後,神單就不神了,宣告利率不斷調降;去年美國急升息,如今銀行美元定存利率都接近4%了,但美元保單宣告利率卻與市場脫鉤不動如山,究竟是怎麼回事?手握相關保單的保戶該怎麼解?
昔百億神單 利率直落
王先生說,當初買美元保單是看到4%的宣告利率,認為保單能夠強迫儲蓄、保本、抗通膨,存下來可以當未來退休金,沒想到,自己買的保單從銀行通路下架後,宣告利率就不斷地往下調整。
更讓人不解的是,2022年美國急升息,保單利率卻節節敗退,與市場完全脫鉤,讓他不禁疑惑:「難道當時在架上見到的美元保單高宣告利率,只是為了吸引民眾購買?」

而今年以來,多家壽險公司再度推出宣告利率約4%的美元保單,如台灣人壽「吉美得」、安達人壽「金多美」等,只是不知道此次是否又會和前幾年一樣,保單下架後,宣告利率就如「複製、貼上」般調降?

時間回到2019年,當時銀行美元1年期定存利率在2.2%,但壽險公司的美元保單宣告利率卻高達4%,多了1.8%的利差讓保戶趨之若鶩;當時美元保單可說是市場當紅炸子雞,創造出多張百億神單的業績。
例如,新光人壽的「美利好鑽」美元保單,2019當年度保費收入高達新台幣339億元;另外,國泰人壽「祿美利」「益美利加」,台灣人壽「吉美讚」等美元保單的保費收入也都在百億元以上。

與市場脫鉤 回升無感
但現在這些神單紛紛殞落,觀察壽險公司網站可發現,當年銷售告捷的美元保單,幾年下來宣告利率幾乎都與市場升息呈相反走勢,以新光人壽「美利好鑽」為例,今年來宣告利率都維持在3%,台灣人壽「吉美讚」則維持在2.9%;比較不同的是,國泰人壽今年微幅調升了保單的宣告利率,「益美利加」年初宣告利率是3.05%,10月則為3.15%,上升0.1%。
其實今年以來全球股市反彈,美元匯率也走強,但美元保單宣告利率卻幾乎不動如山,保戶的權益完全沒有跟著市場走揚而增加,並且宣告利率看起來也沒有參考市場利率,原因為何?
台灣人壽婉拒回覆,不願意表達意見;富邦人壽則表示,依據主管機關規定,宣告利率訂定是以固定利率債券利息收益率為基礎,若公司在資產配置分布上能獲得較高且穩定之固定債息收益率,就會評估調升宣告利率,至於目前的利率水準是反映當初進場成本。
另外,國泰人壽指出,受惠於新錢投報率較佳,而讓整體帳戶收益率呈緩步上升的趨勢,且相較年初已累積一定收益,故在今年4月帳戶收益率可支撐下,全面調升美元商品宣告利率,將公司獲利與保戶分享。然而這分享的獲利讓保戶無感。
運用不透明 收益浮動
自大型壽險公司主管退休的郭俊宏表示,從保險公司的回覆中可知,宣告利率與保險公司在該張保單的資金運用、投資能力有比較直接相關性;所以,在選擇利率變動型商品時,要挑選投資能力好的壽險公司。
不過,他也提及,究竟保單的資金運用如何、投資標的為何,其實保戶無法從公開資訊中查到,必須自己詢問保險公司才可能得到答案。
郭俊宏解釋,或許因為美元保單全名為「美元利變型終身壽險」,讓保戶誤認宣告利率會與市場利率連動;然而依照壽險公司定義,宣告利率是壽險公司在該張保單的資金投資組合收益,並參考市場利率而訂定。
但見到保單宣告利率與市場利率脫鉤,「真的讓人看不懂,保戶確實該質疑保險公司。」郭俊宏搖頭表示,若在升息階段宣告利率都不調升了,市場預估明年可能開始降息,那麼,宣告利率更不可能往上調,尤其降息階段美元偏弱的機率高,宣告利率應該會更差,「如果升息下宣告利率都沒調升,以現在的通膨數字觀察,當初想用此張保單抗通膨、養老退休的人來說,恐怕無法達成目標了。」

事實上,美元保單的最大賣點,就是保單設計有「增值回饋分享金」的機制,保戶能有一筆額外收入,但這並非保證給付項目,主要是讓保戶能分享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計算方式是保價金乘以宣告利率,減去預定利率的利差。由於保單預定利率是固定的,也就是說,宣告利率越高,保戶能分得的收益就越多。
去年因通膨、升息、戰爭影響,股債雙跌,投報率繳不出好成績能理解;據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顯示,2022年第4季壽險公司整體投資收益落在3.5%至4%左右。

避免賠償金 評估解約
但今年全球股市反彈、新台幣走弱,加上實現資本利得、現金股利入帳等因素,壽險業累積獲利也由虧轉盈,上半年累計稅前獲利來到520億元。
另外,壽險業的淨值也回升至2兆498億元,是近15個月來首度收復2兆元水準,顯示投報率應該不差,但多數壽險公司能回饋給保戶的宣告利率卻依舊聞風不動。

萬一未來幾個月宣告利率仍舊沒起色,保戶該如何求解?南台科技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朱岳中提到,保單還在繳費期內解約很不划算,如果沒有資金的需求,或許能等到解約不需付賠償金時,再考慮將保單解約,讓資金做更好的運用。
郭俊宏則建議,保戶應回到當初購買該張保單的初衷,如果是為了養老退休、抗通膨,在保險公司還沒調高宣告利率前,建議不要將大筆資金放在這類型保單。而如果現在累積的保價金約略等於當初所繳的保費時,保戶可考慮全部解約、或調降保額,又或者將累積的增值回饋分享金領出,做其他更有效的投資。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