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堂】主動型ETF的利與弊會員專區財經理財台灣目前的ETF都是追蹤某一指數,金管會有意開放由經理人選股的主動型ETF。文 綠角攝影董孟航發布時間 2024.01.04 05:58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4.01.04 05:59 臺北時間基金綠角基金講堂ETF金管會股市投資人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發行成本低 公開透明近期新聞報導,金管會有意開放國內資產管理業者發行主動型ETF。台灣目前的ETF都是追蹤某指數,如富邦台50追蹤台灣50指數,ETF的績效就是反映指數的成果。發行成本低 公開透明主動型ETF則不追蹤任何指數,由經理人全權決定要將哪些證券納入組合。績效反映的是經理人選股策略的好壞。到去年10月止,美國有多達1,286支主動型ETF,資產總值4,440億美元,是近年迅速發展的ETF區塊。主動型ETF的優勢有以下三項:一、收費較低。一樣的投資策略,以基金型態發行成本較高,因為基金要承擔較高的投資人帳務管理、行銷等費用;主動型ETF的發行則較低。二、更好的透明度。為了維持實物交易機制,ETF需每天公告持股。傳統主動型基金則是每季公告一次;投資外國股市的基金,更是每半年才會公告一次。當特定股票發生重大事件時,主動型ETF投資人可清楚掌握對該證券的曝險比重。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限時優惠每月$79元 全站看到飽加入premium會員$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解鎖單篇報導已經是會員?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