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兩黨聯手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各方關注明年總預算是否重編,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陳淑姿30日赴立院專案報告時強調,政院沒有要重編總預算案。
【時事焦點】窮盡覆議釋憲暫時處分手段 綠搶時效拚三修法後救濟

立院12月20日通過具爭議的《財政收支劃分法》《憲法訴訟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3法修正,執政黨正積極尋求後續補救方式,本刊調查,行政院、民進黨立院黨團初步分工,民進黨立委已簽署《憲訴法》釋憲、緊急處分委任狀,力拚在精確時間內遞出聲請阻卻惡法;《財劃法》部分一旦行政院覆議遭擋,再考慮提釋憲。民進黨內認為,若窮盡覆議、釋憲等手段都無法阻卻惡法生效,屆時討論訴諸公民複決才有足夠正當性;綠委也希望政院更積極加強與黨團溝通、提供論述支撐。
後續救濟 列第一要務
儘管政院定調暫無重編總預算的問題,但府院仍將《財劃法》《憲訴法》的後續救濟列為第一要務;一位綠營黨團幹部指出,新《財劃法》倉促上路,若朝影響最嚴重的方向推估,政院必須儘速決定哪些項目要回歸地方自行支應,提出追加減預算,哪些項目的刪減要由在野承擔其政治後座力,執政團隊也要討論出共識,因此提覆議某種程度是要爭取更多討論時間。
至於由黨團對《憲訴法》提釋憲,知情人士解釋,絕大多數正在進行中的《憲法》訴訟,都是人民與行政機關間的訴訟,例如人民認為行政機關侵害了自己權利、要求救濟,政院做為相對人,若憲法法庭因《憲訴法》修正影響開庭、裁決,政院也會受影響,當然可以就此提釋憲,只是考慮政院受的影響可能較間接、要稱其滿足暫時處分的「即刻、不可回復性」恐受挑戰,因此政院提不提釋憲仍有待評估。

另一方面,由黨團提出釋憲,是因《憲訴法》新規若生效,立法權膨脹侵害司法權情況就立刻形成,憲政機關運作不能允許一分、一秒沒有最後仲裁者,充分符合聲請暫時處分的緊急性。至於提釋憲的時間點,因釋憲標的必須是已生效的法律,因此若在總統公告前就提出預防性聲請,有可能不被受理,因此黨內評估,可能在總統公布後、法律生效的三天內提出,抑或是等法律生效後提,由憲法法庭詮釋其程序自主權。

黨內也有呼聲,認為應廣泛結合公民團體力量,大家都來提釋憲、暫時處分,畢竟每個人都可能提《憲法》訴訟、《憲訴法》可能影響每個人的權益,但執政團隊評估認為,正在進行中的《憲法》訴訟案當事人,較可能直接滿足對《憲訴法》新規提訴訟的資格,但這些《憲法》訴訟案每個案子情況都不同,是否受《憲訴法》即刻損害且不可回復,需仔細判別,情況會變更複雜。
潘籲合憲 為對抗降溫
三法修正之後,呼籲訴諸公民複決的聲音也普遍存在綠營同溫層,但一位綠營幕僚指出,執政團隊目前共識是,至少應先窮盡覆議、釋憲等手段來扭轉目前情勢,他以國會職權修法為例,當時民進黨中央也發動全國黨公職舉辦百場街頭宣講,接續青鳥能量,盼讓民眾更了解覆議理由,不過最後隨著大法官判定相關修法違憲,街頭運動也就告一段落,若這次三法修正也要訴諸基層民意,應先走完相關程序,確定都不行再來談公民複決,一來號召力更足,且時程往後延,更有利與2026地方選舉銜接,避免基層疲乏動員。

除了公民複決,也有綠委公開呼籲,政院應對修法祭出不副署手段,激在野黨提倒閣,總統進而就能解散立法院制衡,並透過立院改選終結朝小野大的結構;綠營同溫層也附和此論點,一時間倒閣聲四起。然而,總統府上週適時出面為過熱的對抗情緒降溫,總統府祕書長潘孟安25日到立院備詢時清楚表示,總統會依法公布法律,潘也直言,行政院應該副署法案,否則形同打臉總統,他強調,「不能說(對方)不合法不合憲,我們就違法違憲。」

國會情勢 賴清德憂慮
潘孟安是黨內公認離總統賴清德最近、最能傳達總統意志的人,此言一出,讓修法後百花齊放的討論收斂聚焦。據悉,在黨內不少幕僚建言下,賴清德堅定守護憲政體制角色,二十日當天臨時召開執政高層會議,定調即使在野黨倚仗國會多數,化身破壞國家法制的怪獸,執政黨仍應有為有守,不能跟著降低標準,否則朝野對立更激化,綠營幕僚借用網路流行語解釋,「我們不能輕易動用魔法來對付對手的魔法。」

不過,綠營一位核心幹部告訴本刊,賴清德對當前國會情勢感到相當憂慮,「說他以前當立委的時候,立法院都還不會這樣。」
這名黨內幹部舉這次《財劃法》為例,該法雖有經過公聽會、委員會討論階段,但前面的討論最後根本都不算,國民黨本來提出的版本是地方要從中央拿走六千六百餘億元,院會要二讀時,在野陣營又臨時更改條文,改為三千七百餘億元。很多綠委不滿行政部門未及時提出試算內容、支撐立院攻防論述,但這名黨內幹部為行政部門緩頰,表示在野黨這樣臨時變卦、最後翻盤,實在讓行政部門應對困難。

「現在的在野黨讓人很難找到一個可靠有效的互動模式。」一名綠委指,11月政院邀朝野黨團會商總預算付委事宜達成共識,一度被認為朝野溝通初露曙光,然而在野黨現在又要推修《老人福利法》,叫中央砸400億元讓老人健保免費,完全違反上次行政院與朝野黨團協調時強調的《預算法》第91條精神,也就是立委所提法律案若大幅增加歲出,應先徵詢行政院意見,「一個月前說的話現在又不算了」。
黨團不滿 政院無對案
儘管在野黨令執政團隊頭疼,但綠營也不乏內部檢討聲浪,尤其《財劃法》修正從十月就開始進入程序,黨團成員對政院一直不提對案、只用檢討水平分配搪塞感到不滿,一名綠委在法案三讀後對本刊直言,「黨團打架只是幫政院爭取時間,法案不可能不過,政院早該務實想好法案通過後該怎麼辦。」

這名北部綠委坦言,從五二○以來,行政立法溝通不足的問題一直存在,就《財劃法》而言,中央政府預算分配比例變少,「是不是若砍6千億元就全給地方做、砍3千億元就減半。」這些政院早該配套想好,但法案三讀過後,連各縣市新增多少預算,都是立委辦公室自己試算、自己拿出來打,黨團內很不滿,「我們在第一線對抗,政院提供的子彈在哪?」
綠委說,從民眾瘋搶台灣尚勇春聯就可以看出,群眾還是在,只是要看議題;若有好議題,公投才推得起來,若沒有好的論述支撐,只為動員而動員,執政的民意基礎不會擴大。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