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台股大盤指數一路過關斬將,7月中旬還曾創下歷史新高的24,416點,而統計全年大漲5,104點、漲幅達28.48%,成長力道在全球排名僅次美國那斯達克指數的29.81%,可謂超級豐收年。
【理財最前線】3大名師指路 2025年強賺台股交戰

台股在2024年寫下亮麗成績,進入2025年該聚焦哪些重點?本刊專訪3大股市名師:富邦投顧董事長陳奕光、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和凱基投顧董事長朱晏民,為投資人剖析台股走向。整體來說,在全球貨幣寬鬆,台股有強勁基本面支撐下,指數有望再創新高,但空間有限;另外,留意川普2.0新局,才能有效避開風險。

大盤走勢 續多頭格局
跨入2025年,台股能夠維持亮眼表現嗎?本刊專訪3大股市名師:富邦投顧董事長陳奕光、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和凱基投顧董事長朱晏民,前瞻台股可能走勢與操作策略。整體而言,3位名師都認同全球貨幣寬鬆,經濟將順利軟著陸,呈現溫和成長格局;尤其台股具備強勁基本面支撐,走勢雖不如去年強漲飆快車,但仍將以溫和且穩定上漲的步調,延續多頭格局。

不過,綜觀全球政經局勢,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川普,顯然是市場未來一整年最大變數,另外,近兩年股市強漲,期間沒有過多拉回修正,也增添籌碼的不安定性。「由於基期墊高,企業成長放緩的雙重影響下,大盤指數雖可維持多頭格局,但創高空間有限。」陳奕光指出。
黎方國則表示,去年各產業雨露均霑,今年投資重點是選股不選市,挑選能吃到川普政策利多、資金追捧題材的族群,可說是全年投資主軸。
基期效應 獲利動能緩
從大環境看,2024年9月,美國聯準會(Fed)啟動降息循環、全年降息3次,全球有8成國家跟進,資金寬鬆浪潮襲來,「美國經濟正從類金髮經濟、朝向金髮經濟的目標前進,這種環境是股市的最愛。」陳奕光解釋,金髮經濟的特色是低通膨、低利率、低失業率,經濟溫和成長不過熱。

「2024年12月Fed只降息一碼,雖然不如市場預期,卻顯示出經濟在可控範圍,並朝軟著陸方向前進,也因此,市場對今年經濟看法樂觀。」陳奕光指出,在資金寬鬆和降息循環啟動兩大經濟背景支撐下,已經大致定調股市將續走多頭。事實上,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估,2025年全球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為3.2%,經濟向上格局無虞。
雖然2025年多頭行情基調不變但成長動能減緩,朱晏民以數據說明,美國2025年GDP年增率為1.9%,較2024年2.7%來得低,「股市上漲力道動能恐不如去年,美股領頭,台股自然會受影響。」

朱晏民進一步指出,台股企業獲利年增率在2024至2026年,分別為36%、18%和10%,呈現逐年走低態勢,在基期效應下,2025年第2季動能將明顯放緩,要觀察第4季消費性電子手機是否積極拉貨,如果出現好消息,企業獲利動能才有機會提升,「盈餘成長性強弱會影響指數波動,是台股轉折的關鍵。」整體而言,2025年的台股報酬率將下降、波動度則提高。
「最樂觀的劇本是前勾後拉升;預期上半年大盤高點出現在第1季、全年高點會出現在第4季。」陳奕光手畫「NIKE」LOGO表示,大盤區間約落在2萬1,500百點至2萬6,000點,「不過要是納入風險因子,不排除會破底創高。」
投資機會 AI供應鏈
再談到今年投資機會點,朱晏民指出,由於台股創高空間有限,想截取最大獲利,就得從劇烈波動間找出投資機會,「只要拉回就布局,這樣才能充分把握上下波動的獲利區間。」黎方國則表示,由於市場存有不少變數,年頭到年尾指數的絕對空間小,加上預期大盤全年指數報酬率不高,積極選股更實際,建議指數放兩邊、選股擺中間。
那麼,究竟哪些族群會是今年台股明星?「川普2.0最大目標是『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美元資產和美股一定是最好的市場,資金都會往那邊跑。」黎方國認為,2025年台股投資,一定要跟著美國走。他判斷,AI大趨勢未了,選股主軸和2024年相差不遠,「吃得到產業紅利的供應鏈大型代工股還能期待。」

根據TEJ(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資料顯示,2025年台股的AI和非AI成分股獲利年增率排名,以AI電子股28%居冠,接著是非AI電子股12%、傳產股2%和金融股的負4%。
另一統計數據也顯示,2025年台股盈餘動能最強勁的都和AI有關,依照獲利年增率預估排名為散熱、PCB、光通訊、高階晶圓代工、伺服器EMS、銅箔基板、電源供應器、網通、IC設計和雲端數位。
只是前兩年AI狂潮席捲,像是廣達、緯創、鴻海等台鏈大型企業股價都已漲高,現在還能進場嗎?黎方國認為,輝達的GB200將在今年大量出貨,逐步實現獲利,緊接著又換GB300場,「長期趨勢不變,要是公司獲利成長性超越股價漲幅,未來仍有向上突破的空間。」
評估指標 本益成長比
陳奕光表示,台灣在全世界AI趨勢浪潮中有絕佳機會,「以往台灣只能做代工,現在卻在AI產業當家;前兩年美國CSP廠(雲端服務供應商)的雲端建置是AI1.0,而國家主權AI是2.0,接著才是產業最大爆發期邊緣計算的3.0,預估2027年會開始實現。產業週期顯示,今年AI還是強勢族群。」
他接著補充,國家和企業都需要建置專屬雲端並輸入資料,現在正積極展開,「2025年AI要翻篇了,不過是從1.0翻篇到2.0,關注焦點從雲端建置到國家主權AI,週期大約是2年。黃仁勳來台設立輝達企業總部是個跡象,未來全球主要大國來台設置主權AI的可能性極高。」資訊安全概念股,像是零壹、精誠、神準等在去年都有表現,今年也值得留意。

朱晏民則點名,包括一線晶圓代工、散熱、銅箔基板、網通、PCB、伺服器EMS、IC設計(手機和消費性),都還會是今年的熱門族群,「既然確認AI相關供應鏈都還有戲,選股條件就改從價格下手吧,選擇PEG(本益成長比)小於一的AI概念股,在股價還沒充分反映獲利動能前進場布局,最能抓住獲利空間。」
本益比與本益成長比皆是衡量股價是否合理的指標,只是本益比僅考慮公司獲利,並未考量公司未來成長性,本益成長比則將獲利成長性納入衡量。

本益成長比的計算方法是由「本益比」除以「每股盈餘(EPS)成長率」所得的結果,「從價格和未來成長評價面下手,是現階段投資人可以採用的選股方法。」朱晏民說。
除了AI相關產業外,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川普概念股,則是今年的另一投資主軸,「政策紅利讓全球資金有了方向,但在選股上,還是要判斷是不是能吃到這塊大餅。」黎方國舉金融股為例,川普預計放寬金融管制,引爆美國銀行股價上漲,但對台灣來說,產業沒有連動,金融族群股價還是靜悄悄,「倒是赴美搶外銷訂單的台廠,因為連動深,機會大。」
風險變數 川普新政策
整體來說,2025年台股會以普通車速度繼續前進,但需留意市場上最大風險變數:川普,「川普2.0提倡的4大政策中,有3大項都為全球經濟和股市埋下未爆彈,包括對內(企業)減稅、對外(國家)加稅和驅趕移民。」黎方國說。
川普1.0把企業稅從35%降到21%,下降14個百分點;川普2.0則預告會從21%降到15%,「減幅相對變小,但只要減稅,美國人實質購買力會增加,就有助長通膨的可能性。而驅趕移民會降低美國勞動力人口,墊高人工成本,也會產生相同結果。加稅政策尤其會讓亞幣和製造業為主的國家貨幣貶值,當預期美元會走強、亞幣會走弱,你會怎麼應對?當然先減碼。」黎方國分析。

一旦外資有很好的理由撤退,賣掉幣值偏弱國家的貨幣或股票持倉部位,對股市就會造成賣壓,對亞股來說具極大的殺傷力。
黎方國繼續說明,Fed的目標是走向中性利率,「不讓景氣衰退、也不讓它擴張,呈現自然舒服的復甦狀態。」只是,降息步伐是根據通膨數據而定,通膨數據又得看新政策影響範圍有多大,「降息會怎麼降?幅度和速度會直接影響股市,要是不如市場預期,就會造成股市劇烈波動,這是今年台股的最大變數。」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