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美國重稅圍堵中國太陽能 專訪聯合再生洪傳獻:台灣機會來了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美國對東南亞4國太陽能板課重稅,洪傳獻說:「台灣廠商的機會來了。」
美國對東南亞4國太陽能板課重稅,洪傳獻說:「台灣廠商的機會來了。」
上週美中兩強磋商互降報復性關稅,並達成停戰90天協議,讓全球經濟暫時鬆了口氣,但其實在特定領域,美國對中國依舊不放手,像是為防範中國太陽能業者洗產地,美國仍持續對東南亞4國課高額重稅,就給了台廠鹹魚翻身的機會。日前,國內太陽能電池模組龍頭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接受本刊專訪時就直言,「台灣的機會來了。一旦台美貿易談判結束、關稅確定後,美國訂單可望填滿台灣的所有生產線!」
上週全球最受矚目的大事,莫過於美中兩大強國終於對打得火熱的關稅戰,按下休戰90天的按鈕。美方取消91%追加關稅、暫停24%對等關稅、保留10%普通稅率(不含以芬太尼為由,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的20%特別關稅);中方同步下調125%報復性關稅至10%。美中關稅休戰不僅讓面臨大衰退風險的全球經濟暫時鬆了口氣,也讓身處美中兩強間的台商們可以把握時間,趕緊出貨。

東南亞課重稅 台廠得利

20250520fin001
台灣太陽能廠透露,受東南亞4國遭課重稅影響,近期美國客戶詢問度增加。(翻攝自pixabay)
看似中美貿易衝突有降溫趨勢,但本刊調查,美國對於中國的防堵仍是不遺餘力,尤其是中國已經壟斷全球市場的特定領域,更是全面打擊不手軟,像是4月下旬美國宣布對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等東南亞四國課徵反傾銷和反補貼重稅,其中柬埔寨的稅率甚至高達3521%,就是要全面圍堵中國業者洗產地,以低價太陽能板傾銷美國。
「美國此舉,讓台灣太陽能廠的機會來了!」坐在總部辦公室裡,接受本刊專訪的台灣太陽能電池模組龍頭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眉開眼笑地說。「美國對東南亞四國課徵反傾銷和反補貼重稅,稅率遠超過台灣生產成本,讓台灣業者重新取得出口美國市場的機會。」
20250520fin001
美中在瑞士談判達成互降報復性關稅,並給雙方90天談判緩衝期。圖為川普與習近平於大阪G20峰會碰面。(翻攝白宮臉書)
在這次美國出手之前,東南亞生產太陽能產品的成本相對低,讓台商幾乎無法競爭。「過去幾年,美國市場幾乎都由來自這4個國家的太陽能業者供應,但講穿了,背後其實都是中國廠商。」洪傳獻坦言。「美國課徵重稅,柬埔寨的稅率甚至高達3521%,讓這些洗產地的中國廠商沒法再進入美國市場。台灣生產成本雖比東南亞4國高約20%,但現在形勢逆轉,台廠的產品將變得很有競爭力。」
不只洪傳獻,中美晶總經理陳振乾日前也對本刊表示,「全球太陽能占有率是中國最大,其次是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四個國家,這次如果卡住他們,台灣製造的太陽能板就會有價值。」業者對本刊透露,「最近美國客戶來探詢的頻率確實在增加,因為在美國蓋工廠需要時間,台商原本很辛苦,現在終於可以喘口氣了。」

關稅去中國化 更依賴台

「因為美國對東南亞4國課的稅,遠大於在台灣製造的成本,市場會重新洗牌,東南亞太陽能廠可能掀起一波倒閉潮,以美國太陽能市場1年需要50GW的規模來看,未來將會依賴台灣的太陽能廠,因為東南亞和中國廠商沒辦法再供應美國市場。」洪傳獻對本刊分析。
20250520fin001
洪傳獻認為,關稅底定之後,美國訂單將塞滿台灣太陽能廠生產線。
洪傳獻笑著說:「台灣全部的產能加起來也不到5GW,美國就算受到關稅影響,市場萎縮到30到40GW,台灣的全部產能也沒有辦法滿足美國市場,現在是因為台灣和美國的關稅還沒有定下來,美國客戶怕萬一關稅定很高『要算誰的』,到時候會有糾紛,所以才不敢下訂單給台灣。如果關稅底定之後,估計美國客戶訂單很快就可以填飽台灣廠商的生產線,野心更大一點的話,可能要為接下來投資擴產做準備。」
但近期美中關稅戰突然降溫,雙方互降報復性關稅,並停戰90天持續磋商,是否會影響到美方圍堵中國太陽能業者呢?洪傳獻表示,美國先前就已經對中國陸續課徵反傾銷稅、反補貼稅,再加上301條款和201條款的關稅,已經非常高,中國太陽能產品根本無法進入美國市場。「就是直接去美國行不通,中國廠商才到東南亞設廠洗產地,輾轉進入美國市場。」洪傳獻說。「就算中美近日互讓關稅,也不影響美國圍堵中國太陽能的戰略目標。」
20250520fin001
川普用關稅去中國化,未來美國將更依賴台灣供應鏈。(東方IC)
洪傳獻直言,川普把中國關稅提高到到145%,讓美國供應鏈也斷掉了,連Walmart的貨架上都空掉了,反而傷到自己,所以才會把關稅降下來。「川普想用關稅去中國化,未來會更依賴台灣供應鏈,我認為台灣的關稅應會比原先估計的20%還要低,這樣才能達到代替中國太陽能的目的。」

破解大陸傾銷 政策主導

談起川普關稅政策,今年75歲的洪傳獻,講話的聲音更大了。「就像是半導體一樣,美國本應用政策主導產業發展,因為原本的全球供應鏈已變成中國供應鏈,想要破解,只有政策主導才能改變。」洪傳獻說。
「一個國家不能沒有製造業,但2000年中國藉著WTO進入全球市場以後,靠著官方補貼政策,把其他國家製造業都搞死,就連美國也不例外,川普的策略就是從關稅動手。」
20250520fin001
茂迪曾經是台股股王,年賺逾1個股本。
洪傳獻也舉過去歐盟曾經用關稅對付中國傾銷太陽能板為例,但是中國立刻提高對歐盟紅酒關稅,歐盟受不了報復只能撤回關稅,結果讓歐洲的太陽能製造商紛紛破產。「現在只剩美國可以撐住中國報復,這對台灣正是不錯的機會,如果美國對台灣課徵10%的關稅,台灣的全部產能就會馬上被訂光。」洪傳獻樂觀地說。
美國戰略性圍堵中國太陽能,給了台灣業者恢復元氣的機會。其實,早在20多年前,台灣一度也是全球太陽能的製造中心。2000年初,歐洲的德國和西班牙等國為了推動綠電,大力補貼推動太陽能安裝,台灣廠商憑藉半導體和電子製造業的優勢,快速搶占市場,像是當時的台股股王茂迪,還一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製造商,後起的新日光、昱晶以及益通等業者在熱潮當下,個個都是毛利率超過3成、年賺一個股本的績優生。
20250520fin001
「當時需求大到客戶都是手捧著現金來台灣,太陽能市場則是熱到連全世界的大咖都跳進來了!」洪傳獻回憶起當時的盛況。「包括台積電、聯電、美國的奇異電器(GE)以及日本的夏普和京瓷都想進來分一杯羹。」

政府綠電政策 留下生機

20250520fin001
美國全面圍堵中國太陽能廠去東南亞洗產地,市場將重新洗牌。(東方IC)
沒想到2008年爆發的金融海嘯,改變市場生態,歐美各國案場衰退,讓太陽能設備廠商融資困難,不少設備商開始把生產技術打包賣給中國廠商,再加上中國官方大力補貼進行擴張。「結果就是沒人可與中國競爭,絕大多數業者都陸續倒閉、退出市場,就連賣設備技術的德國廠商都倒閉了。」洪傳獻搖著頭說。
不僅台積電投資的太陽能廠在2015年宣布結束營運,歐洲最大太陽能廠Solarworld也在2017年宣布破產。洪傳獻領軍的聯合再生能源,則是2017年,由新日光、昱晶與昇陽光電3家整併,才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太陽能製造商。
20250520fin001
政府用綠電政策,為台灣太陽能廠保住一線生機。(翻攝台電月刊)
20250520fin001
洪傳獻坦承,即便聯合再生的經濟規模已是台灣最大,但成本依舊比對岸高出一截,在外銷拚不過中國,就算擁有龐大產能也無用武之地,「多數機器設備只好當廢鐵出售,轉型做內銷慘澹經營。目前產能利用率也低到僅剩3成。」他感嘆地說。
令人訝異的是,中國的補貼戰略,不但逼退了其他國家的太陽能廠,盲目擴張也導致產能嚴重過剩,就連中國業者也開始陷入虧損窘境,以2024年為例,中國前5大太陽能企業,竟有4家虧損。「關鍵就在於,美國去年開始對中國太陽能廠課徵近50%的關稅,讓中國業者營運也陷入困境。」洪傳獻搖著頭說。
反倒是台灣的太陽能廠,靠著政府的綠電政策,留下了一線生機。過去8年,在前總統蔡英文主導下,制定2025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大舉採購本土製造的太陽能板,並同時達成20GW的太陽能累積安裝量。「政府綠能政策,間接地支持台灣太陽能製造業者,我們是靠著本土市場才存活下來。可惜的是,並未禁止太陽能電廠進口東南亞製造的太陽能板,讓大家的營運依舊很辛苦。」洪傳獻一面感謝政府支持,同時點出問題。

碩禾赴美設廠 風險仍大?

20250520fin001
洪傳獻認為,想要扭轉全球供應鏈變成中國供應鏈的局面,只能靠美國用政策導正。
就在美國以重稅防堵中國太陽能透過東南亞洗產地之後,台廠立刻動了起來,太陽能導電漿廠碩禾隨即宣布收購美國太陽能模組生產設備,並規劃今年6月1日在加州正式啟動生產,建立在美國的第一座太陽能模組製造基地。
碩禾積極揮軍美國設廠,看在洪傳獻眼裡,他直覺還是有風險。「川普政策不確定性高,就連關稅要訂多少都還不知道,如果現在就貿然去美國設廠,等於是在賭博,能夠成功當然是最好,如果失敗了怎麼辦?」
20250520fin001
碩禾宣布收購美國太陽能模組生產設備,6月1日啟動生產。
20250520fin001
聯合再生是2017年的時候由新日光、昱晶和昇陽3家合併而成。
此外,對於近期新台幣匯率狂升,可能衝擊台灣出口競爭力。洪傳獻則認為,「如果一直升當然會不利,因為匯率升值,毛利率就會下降。但新台幣匯率升值10%幅度就已經很大了,與柬埔寨被課徵3521%的反傾銷、反補貼稅比較起來,台灣還是更具競爭力。」
幸運的是,在美國全面以重稅圍堵中國,並全面打擊洗產地的太陽能廠後,台灣的太陽能產業終於出現曙光,一旦美台關稅談判能有不錯的成果,沉寂多年的台灣業者,就能再度進軍國際市場,擺脫陰霾。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