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位八年級的年輕主管,正是正崴集團董事長郭台強的兒子—郭守富,美國西雅圖大學行銷系畢業,25歲在父親敦促下回到正崴。主管多直呼他的英文名Freddy,年輕同仁暱稱他為「守富哥」,現為星科國際董事長,另一個身分則是正崴精密董事長(郭台強)特助。說起話來,條理分別,作風洋味十足,不僅是正崴的準接班人,更是帶領正崴轉型的關鍵人物。
面對紅色供應鏈壓力,從事代工製造的正崴積極轉型,並於土城總部設置機器人實驗室。今年520,台北國際電腦展AI教父輝達創辦人黃仁勳來台,再度掀起機器人熱潮,郭守富首度在輝達GTC台北科技論壇登上舞台,帶著自家的四足機器人秀出正崴的AI實力。六月,郭守富更獨挑大梁開記者會,介紹身邊的安控機器狗Jeff,從產品解說到媒體提問,通通自己來,雖然郭台強不久前才表示,「他(接班)還早,等我退休再說!」但一場記者會,郭守富完全展現接班人的架式。
去年在郭台強的支持下,郭守富主導了二個AI大案。一是收購美國安控品牌Luminys,隨後又與日商優必達共同成立全台算力最強的友崴超算中心,各自花費的時間不過3個月,星科國際更是只花7個月就打造出巡檢機器狗。「星科團隊都是做機器人出身,利用輝達提供的AI工具,加上集團超級運算中心的支持,雖然只有15個人,但我們7個多月就做出很多東西。」回到會議室接受本刊專訪的郭守富談起AI,話匣子一打開就停不下來。
郭守富在輝達台灣GTC大會上,秀出自家AI機器人開發成果。(星科國際提供)短短1年多時間,就交出3張AI相關成績單,引起外界對這位正崴準接班人的側目。問起他為何要這麼心急投入?「如果我們現在不做,很可能就被那些善用AI的小公司超越!」郭守富更坦承,「外界談到台灣的電子五哥、六哥,都不會想到正崴,但AI給了機會,我希望正崴能在AI領域躋身為產業要角。」
包括鴻海、廣達、緯創等科技大咖都在搶AI伺服器代工生意,從消費性電子與電腦周邊零組件發跡的正崴,要如何在AI領域彎道超車?身為正崴AI總舵手的郭守富,要透過AI機器人助他突破產業排名與前輩們叫板。「機器人的價值不在外型,而是是否擁有『聰明的腦袋』。」郭守富點出關鍵。
大力推動友崴超級運算中心的幕後推手正是郭守富(右2)。跟其他台廠都聚焦在零組件與機器人代工不同,郭守富選擇了更難的路,就是打造機器人的大腦。據郭守富的想法,星科國際的重點不在硬體,而是軟體平台,他想掌握的就是訓練控制機器人大腦的模型,「不管是人形、四隻腳、六隻腳,甚至會飛的,我們在做的是訓練機器人如何互動、如何進入人的生活。」他解釋。
正崴雖然是代工起家,在美國求學的他,很清楚的看到父執輩建立的代工王國與品牌大客戶間的差異,在機器人產業萌發的階段,他必須搶占更高的位置,在市場上先卡位。「AI最重要的是掌握數據,並以客戶需求快速迭代產品,」他強調。「AI要先插旗,把經驗萃取出來優化,待得越久,累積的know how就越多。」
正崴集團積極布局算力市場,為AI轉型打底。(翻攝自Google官網)除了藉由機器狗為正崴在AI領域打出名號,同時間,郭守富也藉著AI工具驅動千億集團內部的巨大轉型。幾個月前,正崴的工廠員工紛紛戴起了貼上電路板與傳輸線的手套,一次又一次地把實作數據傳輸到正崴的AI超級運算中心。「製造數據都是訓練機器人的基礎,也是最寶貝的東西、正崴的優勢。」郭守富笑著說。
不同於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的子女,包括郭守正、郭曉玲都未在集團接班梯隊,同為郭家二代的郭守富,求學時就很清楚,自己畢業後一定會回到集團,為接手父親事業做準備。面對本刊直球問起接班問題,郭守富表現一派輕鬆,「我和父親很有默契,重點是把事情做好,讓公司持續成長,接班時機並不重要。」
郭台強與兒子郭守富,去年為了友崴超級運算中心首度合體亮相。然而,郭台強給他的接班人訓練卻相當扎實。不同於許多企業家習慣把二代送往國際級企業見習,7年前,25歲的郭守富被父親找回正崴,第一份工作就是安排到正崴發跡的線裝部門,從了解基層做起。「那時接下第一個專案,就是解決線材問題,整整花了1年半,從改善流程,到說服客戶完成驗證,連父親都沒想到,我能有耐心解決。」正因這一個案子,讓郭守富首度獲得父親的讚許。
雖頂著老闆兒子的光環,但他從基層做起,一路上碰到釘子也不少。「一個二25歲的人(指自己),要如何帶領一個資歷25年的員工?當然有很多問題啊。」他邊回想邊笑著說。
「25歲的我急於求成,總希望能快點有所表現。『耐心』是我回台灣學到的第一課。」經歷7年的磨練,他自認,「現在的我,更重視組織規劃,會檢視進度確認團隊跟上腳步,才能進一步談目標。」
郭守富獨挑大梁開記者會,大談四足機器人平台方案。尤其是AI已成為企業顯學,許多製造業員工擔憂會被AI取代、被消失。現在又被父親指派為轉型AI的舵手,看起來仍有點「嫩」、說起話來還夾雜著英文詞彙的郭守富,難道不會被基層質疑「打高空」嗎?
面對可能的質疑,郭守富並不迴避,立刻對員工說:「Let's try !(就去試)。」像是員工要交的例行報告,甚至是簡報,可以先丟給AI去修改後,再提報給他。「讓員工實際去用,他們會發現AI是提升效率的工具,而非取代他們,還會省下更多時間,用在更有興趣的業務上。」
像是正崴集團的出差報帳系統,就在郭守富的督促下已全面AI化,員工只要用拍照的方式上傳單據,就能靠著AI協助填單,不僅省下報帳單據流程,更可以直接讓AI系統分析,員工的差旅費與業績成效的關聯性。
除了開創正崴的未來AI新事業,並接下集團AI轉型大任外,郭守富的另一個身分則是郭台強的特助,穿梭在集團各公司之間。在父親交棒之前,郭守富如何看待自己的角色呢?「我的角色像是黏合物品的『膠水』,將不同部門拉到一起合作,整合不同事業單位的資源。」自己肩負的最大任務,「就是幫公司找到新產品、新方向,讓正崴在未來的10到15年有所突破。」
問起他,父親是否對他有任何的期許與要求?郭守富瞇了一下眼,笑說:「進入集團以來,父親給我sink and swim(成敗靠自己)式的考驗,在大框架中讓我去摸索與成長。」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左)與胞弟郭台強(右)在科技業各擁一片天。「我剛回正崴時,也提過現在看來都很荒謬的案子,但我爸還是讓我嘗試,與其讓我放不下而耽誤時間,還不如讓我去犯錯來累積經驗,學會『容錯』也是父親給我上的另外一課。」他感佩地回憶。
本刊也好奇,除了董事長老爸郭台強,郭守富還有位赫赫有名、開創6兆元江山,人稱科技業成吉思汗的伯父—郭台銘。究竟如何看待形象、作風迥異的2位父執輩,自己又想走哪一條路?
郭守富(左1)自美國學成歸國,25歲開始就在集團中歷練。(翻攝自每日頭條)「我父親(郭台強)對人非常nice,也很尊重,還有他對新事物的包容力,讓我非常尊敬他。但伯父(郭台銘)對事業的企圖心和對工作的熱情,則是我希望能企及的。」言語之中,郭守富展現自己想綜合二家之長的企圖心。
身高190公分的郭守富,學生時期也是位運動健將。高中是美式足球校隊,但父母常電話關切,要他保護好「腦子」,也讓他很清楚,自己總是要回到父親開創的事業,不如把精力放在事業上衝鋒陷陣。「先前還打籃球,我現在唯一的興趣,就是週末假日帶著小孩們去戶外跑跑步。」已是雙寶爸的他微笑說。
郭守富(中)率領15人的年輕團隊,僅僅7個多月時間就打造出AI四足機器人方案。(翻攝自Luminys Systems Corp FB)而在外界眼中,郭守富就是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人生勝利組,但他幾乎每天都花超過15個小時在工作,郭守富透露,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花30分鐘訓練AI軟體,接著與美國公司開視訊會議,白天時間留給正崴集團,晚上則要與印度公司開會,善用每一分鐘。「很多同學,都問我為什麼回台灣工作,我想說的是,從25歲就接觸到的人事物,不是同齡人所能碰到,所以我很感謝、也覺得很幸運。」
郭守富接受本刊專訪,暢談AI大趨勢對正崴的機會與挑戰。郭家父執輩們打造代工江山,現在郭守富希望藉著AI大潮流讓正崴華麗轉型,自承是個I(Introvert,內向)人的他,在專訪中展現驚人的活力與敏銳的思維,驗證出那句「必須要很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郭守富自述:「我回來,就是會一直在這裡,讓我的兒女也能接下一棒。」從年方32歲的郭家二代的話語中,早已在思索要給下一代什麼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