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拿台灣晶片製造產能,早有醞釀,主軸明確。最早,川普競選總統期間,就說台灣是晶片小偷;之後,川普又說,美國九成晶片由台灣供應,十分不妙。上週,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開口,明確要台灣一半晶片產能。
盧氏明確表示,美國九成五手機與汽車晶片,都產自台灣,很不妥當。他說:「因為我們美國保護你,如果要我們繼續保護你,你就得幫我們達成合理的自給自足。」
盧特尼克這話,聽在台灣民眾耳裡十分毛骨聳然。一、破了台灣慣有「矽盾」倚恃,晶片不但保不了台灣,反而懷璧其罪,招來美國覬覦。二、台灣走「聯美抗中」路線,拉著老美戳老共,就得向美國付保險費。而交出晶片製造能量,就是付保險費。美國掐著台灣脖子,以「保護」二字,逼台灣就範,予取予求。
台灣這兒,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主持談判大業,開記者會,揭櫫因應原則:企業自主規劃,政府整合,然後,透過台美「政府對政府」合作模式,把晶片製造相關產業搬到美國去,成立「產業聚落」。鄭麗君這說法,極富創意,招數玄妙,但能否弄成,還是未定之數。
外交才子錢復,當年駐節美國時,曾有此妙語:「兩國以前有邦交,政府與政府往來,也就是Government to Government,諧音是肛門對肛門。兩國斷交後,只能以民間模式往來,也就是People to People,諧音是屁股對屁股。」
照鄭麗君說法,我方政府打算藉著移植晶片產業赴美之事,把屁股換成肛門。然而,美國一口一個「堅持一中原則」,台灣打屁股換肛門算盤,美國肯定會設絕緣體,台灣很難真正如願。其次,科學園區也好,產業聚落也罷,一去就是一整批業者,包括上下游垂直產業,包括同階層水平合作產業,全要裹成一堆,一起搬到美國去。
鄭麗君說「企業自主規劃,政府整合」,聽起來邏輯流暢,但實情並非如此。這一大籮筐廠商,並非國營事業,全是民營公司,不可能政府一聲令下,眾業者俯首貼耳,乖乖聽命,立刻就「自主規劃」。政府不但要和美國打交道,也要低聲下氣軟求我方業者。
從整個發展趨勢來看,美國端走台灣晶片產能,已是沛然莫可抵禦之事,台灣完全擋不住。要美國保護,就得交出晶片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