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3 16:18 臺北時間

惡劣!詐團冒名反詐協會稱可追回損失 民眾誤信二度受騙

mm-logo
時事
有詐騙集團假冒反詐騙協會受理案件,導致民眾二次受騙。(示意圖,取自Pexels)
有詐騙集團假冒反詐騙協會受理案件,導致民眾二次受騙。(示意圖,取自Pexels)
台灣民間反詐騙協會今(13日)接獲民眾反映,有詐騙集團假冒協會名義,聲稱能「受理詐騙案件」並「協助追回被詐騙金額」,甚至謊稱「受政府聘任,與警方及各大銀行簽署協議」,還以協會LOGO作為LINE大頭貼取信於民眾,行徑相當惡劣!
一位民眾表示,自己先前因網路投資詐騙損失近百萬元,誤信冒充協會人員的詐騙集團能協助追回金錢,依其指示先匯出所謂的「前期技術費用」新台幣8萬元,並簽署「資金追回委託書」。詐團後續回覆「款項已追回」,卻又以「帳號問題」為由無法入帳,民眾驚覺異常,報警並向協會查證,確認自己再度受騙。
台灣民間反詐騙協會嚴正聲明,不會受理任何款項追討或代為追回金錢的委託,也不會以任何名義向民眾收取技術費、手續費或保證金。凡自稱「受協會委託」「與政府合作」「能協助追回詐騙金額」等說法,均屬詐騙行為。民眾切勿輕信,更不要匯款或簽署任何文件。
20251113soc002
詐團假冒台灣民間反詐騙協會,向被害人二次行騙。(台灣民間反詐騙協會提供)
20251113soc002
台灣民間反詐騙協會嚴正聲明,不受理任何款項追討的委託,也不會向民眾收取技術費、手續費或保證金。(台灣民間反詐騙協會提供)
協會提醒,詐騙集團常針對已受害者進行「二次詐騙」,假冒政府機構、律師團或公益組織名義,要求支付所謂「技術費用」或「手續費」以協助追回資金。呼籲民眾若接獲類似訊息,應立即透過協會官網或165反詐騙專線查證,切勿上當。
為強化社會防詐意識,台灣民間反詐騙協會致力推動反詐、識詐宣導等相關工作,並協助Facebook/Meta平台詐騙廣告受害者提出民事求償,組成律師團進行訴訟,期盼為被害人爭取權益。
更新時間|2025.11.13 16:18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