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記者斯坦(Jeff Stein)回憶,2016年接獲內線爆料才驚覺此事。消息曝光後,引發華盛頓高度關注,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立即展開調查,不久Wright USA再度轉手回到美國人手中。高層情報人士透露,此事件促使川普政府於2018年收緊外國投資審查法規。
《BBC》獲得AidData提供的新數據顯示,中國國家資金過去二十多年已向全球富裕國家投資數千億美元,包括美國、英國、德國和澳大利亞。自2000年起,北京海外支出總額達2.1萬億美元,發展中國家與富裕國家分配大致相等。AidData指出,中國國有銀行規模龐大且受政府嚴密掌控,能指導資金流向特定產業,形成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投資能力。
部分投資追求商業回報,但亦符合中國十年前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意圖掌控包括機器人、電動車與半導體在內的前沿產業。專家指出,儘管中國已不再公開提及該計劃,其核心策略仍在海外投資中延續。《BBC》資料亦揭露,中國曾資助英國半導體公司收購案,顯示國家戰略滲透海外市場。
報導同時指出,中資投資模式正轉向對歡迎其資金的國家,包括荷蘭Nexperia半導體案。中國國有銀行曾提供8億美元貸款幫助中國財團收購,後因荷蘭政府擔憂技術外流而接管公司部分業務,迫使中國業務與荷蘭營運分離。專家警告,雖然部分中資公司以盈利為主,但全球投資布局仍須警惕敏感技術流向。
AidData執行董事帕克斯(Brad Parks)表示,中國已由跟隨者轉為領導者,全球敏感行業競爭將持續多輪。專家認為,各國政府必須從防守轉為主動審查與產業策略,以應對中資海外投資帶來的安全與技術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