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型保單的爭議以業務招攬居多,比例近7成。」金評中心評議委員會主委兼總經理張冠群歸納投資型保單常見的糾紛有三,一是違反KYC(Know your customer,認識你的客戶),將商品賣給不適合的消費者;二是違反說明義務;三是業務員慫恿消費者「解舊買新」(解掉壽險舊約、改買投資型新約)。
執業律師游開雄也苦笑表示,前2類糾紛居多,「就我自己處理的個案,連理專都搞不清楚保單內容,怎麼可能充分盡到告知義務。」
其實不論是理專還是業務員,都有義務把關、銷售適合的產品給客戶,並將投資風險、標的轉換等權益清楚告知,而客戶端也有審閱義務,看不懂文件就該問,問懂了再簽名。游開雄認為,錄音是遇上糾紛時的保護措施。

張冠群指出,「很多評議案件無法做出有利消費者的判決,問題都出在舉證,尤其購買投資型保單會被要求簽重要風險告知書,那一簽下去,通常有大學學歷、具一定投資經驗者,幾乎被推定消費者了解保單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