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蔣案後,據說蔣經國不只一次問身邊人:「為什麼台灣人要殺我?」有學者稱這是蔣經國自省、重用台灣人的起因。黃文雄怎麼看?他說,蔣經國確實算聰明,但也不夠聰明,歷史上多少殖民者早就知道收買本土菁英來鞏固少數統治。至於有些人稱蔣經國此舉是台灣民主化的開始,他說,許多人早已反駁過,果真如此為何後來還有美麗島大審、林宅血案、陳文成命案等。
【刺客餘生之四】不當英雄不從政 他是清簡過活的彼得潘

返台後他成了台獨支持者的英雄,他卻始終無意從政,例如民進黨幾次想提名他當不分區立委,他都婉拒,只在2000年陳水扁擔任總統後允諾當國策顧問,但後來行政院長謝長廷推動「全民按指紋」,引發侵害人民隱私的疑慮,黃文雄與人權團體聲請大法官釋憲,最後全民按指紋確定違憲。打贏釋憲案,黃文雄辭職回到社運圈,從此沒再擔任過政治職務,始終一個人過著清簡的生活。

不過他說該肯定蔣經國一點,蔣去世前1、2年終於體認民主化是不可擋的趨勢,「沒有像其他獨裁者一樣玉石俱焚的鎮壓到底。」但他也強調,人們以此肯定蔣經國時,別忘了「幫忙救火的人也是原來放火的人。」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這樣看刺蔣:「斬首行動對獨裁政權而言是合理的,群龍無首就亂了,就有空間。」他又說,當年北美的台獨人士多是留學生,「很多人在1970年代已經成為專業人士,在大學得到穩定職位,在社會階級屬性上不太可能做這些事,不是亡命之徒,所以對手還半開玩笑稱他們是週末革命家。」因此大家雖喊著革命、暗殺蔣經國,真正行動的僅黃、鄭那次。
投入社運 思想新潮
吳叡人也是黃文雄的多年好友,他描述黃文雄:「他外號Peter,英文裡的Peter Pan,永遠長不大的男孩。」他說,有些人20歲時想法很激烈,30歲卻變成體制派,黃文雄卻從未改變,「他回台後不接受英雄光圈,馬上投入社會運動,以人權做切入點,引進很多新觀念,像最近談的全民基本收入。他永遠把自己當成現役的運動者,我整整晚他一個世代,可是我在美國讀到的書他都知道,他沒有停止follow社會科學的各種最新思潮。」
彼得潘的心靈永遠十幾歲,身體卻大不如前了。黃文雄而今說話緩慢,偶爾還會停頓一會兒,他說,2002年首次小中風後,檢查出血管型失智症,雖不像妹妹黃晴美屬阿茲海默,但十多年來認知能力不斷下降。

菸是難戒了,但他努力運動,例如我們約在捷運站時,他利用空檔在站內來回走路,採訪結束回捷運站,列車來了他卻不搭,說還得繼續走路。永遠的現役運動者,他不眷戀歷史只奮力前行,雖然如今一天走得比一天更吃力了。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