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母ㄟ大補帖三】加賣鴨肉生意才變好 她堅守品質撐過口蹄疫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接近傍晚,大甲夜市人潮漸多。
接近傍晚,大甲夜市人潮漸多。
有些人不敢吃豬腳,廖美加賣鴨肉產品,生意漸有起色;為了固定捧場的老客人,她不畏口蹄疫低潮,依然與丈夫、兒子固守小攤。
起初生意不好,因為有些人不敢吃豬腳,她一度兼賣雞絲麵、餛飩,後來加入接受度更高的當歸鴨肉麵線、鴨肉麵;加上大甲附近的自行車、製鞋工廠開始形成聚落,來工作的外地人,下班後紛紛到鎮瀾宮附近買晚餐,生意才漸漸變好,跑車的先生從兼業幫忙轉為全職,小兒子林信硯國中畢業後也回家協助,學備料、快炒,3人合力擺攤。
當歸鴨肉麵線選用成熟土番鴨,鴨肉多汁不柴。(70元/份)
1997年,爆發令全台聞之色變的口蹄疫,一度危及小攤生意,「那時生意最差,影響2、3個月。」廖美仍然咬牙苦撐,「愛吃的客人一樣會來。以前對面也有一攤豬腳麵線,做沒多久就收掉…我們做久了,客人就是愛吃我們的湯頭。」
比起影響一時的口蹄疫,夜市攤販更苦的是沒有遮風避雨的店面。1997年修憲「凍省」後,「台灣省攤販管理規則」也隨之廢止,攤販許可證全失效,大甲夜市討生活的人們,都遵守警察宣導,下午5點以後才能把東西全部搬出來,收攤後要收得一乾二淨,每天都要上演「生財工具的大搬風」。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