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老人理財攻略】80歲照樣聰明理財 不靠兒女正流行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活到老學到老,不想成為下流老人,理財也要持續到老,尤其退休金準備充裕是一大前提。
活到老學到老,不想成為下流老人,理財也要持續到老,尤其退休金準備充裕是一大前提。
3年前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著作《下流老人》,引起廣大迴響,自此出現大量探討老後破產的聲音。沒人希望淪為下流老人,而翻轉下流老人命運的方法,退休金準備充裕是一大前提,其中「會理財」是成為上流老人的必備技能。
很難想像,眼前這位已84歲的李翠鳳,思緒清楚、頭腦靈光,至今仍在理財買基金,「以前我在銀行工作10幾年,那時哪有電腦,都嘛撥算盤。」原以為李翠鳳是公家銀行的退休職員,沒想到竟猜錯,「那時工作很煩悶,我後來跑去當導遊。」坐不住辦公桌的她,受過日本教育、會說日語,辭去人人稱羡的銀行工作後,她專帶日本人旅遊台灣。
「日本人很嚴謹,帶團到各個景點都要準時,看似愉快的工作,其實充滿緊張感。」但李翠鳳就是喜歡這份能動、能維持活力的工作,做到74歲才退休。
當大家普遍認為提早退休才能過愜意、快樂的生活時,像李翠鳳一樣反其道而行,「活到老做到老」的大有人在。日本《2016年版高齡社會白皮書》顯示,逾60歲的族群,有3成想一直工作下去。為什麼趨勢會改變?受訪者的回答是,能讓自己不與外界脫節,也不用靠別人的資助生活,反而可活得快活自在。
儘管工作到74歲才退休,李翠鳳懂得精打退休算盤,讓自己有錢到老。
以李翠鳳為例,儘管晚了10年退休,仍然需要理財做後盾。育有2子2女的她,年輕時住在台北市區,住過民權東路、也住過榮星花園附近,家裡原有30、40坪,但老後她改住北投唭哩岸僅20坪的房子,幾次大房換小房下來,讓她手上多出一筆退休準備金。
最後,李翠鳳索性將唭哩岸的小房出租,自己搬進淡水的潤福中高齡專用住宅,入住室內坪數僅15坪的套房。「我第一次遇到談入住收費,對方回我說:『要回家算算』的情況。」潤福新象生活館業務主任柳智升對李翠鳳印象深刻,說她是很特別的長輩。
但究竟李翠鳳要算什麼?原來她要算的是,把一大筆老本長期交給潤福,還是留在身邊自己理財投資,哪個划算?二者差別在於,前者先繳出650萬元押金,之後每月管理費只需繳1.5萬元,後者則只需繳30萬元押金,但每月管理費和房租需負擔3.75萬元。「建議李阿姨選前者,她盤算之後卻告訴我後者好。」柳智升說。
李翠鳳的算盤是這樣撥的,少付620萬元押金,雖然每月多繳2.25萬元,但是拿那筆押金投資基金,賺得還比較多!因為推估只要基金配息率能夠達到4.4%以上,便足以交付多出的費用。
事實上,她買基金的投報率超出這數值,「我買過中國基金、澳幣計價基金,單筆進出,有賺立刻入袋,賠錢會果斷出場。」李翠鳳過去在投資上偏積極,不過,目前以配息債基金為主,現金流更穩當。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