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像,眼前這位已84歲的李翠鳳,思緒清楚、頭腦靈光,至今仍在理財買基金,「以前我在銀行工作10幾年,那時哪有電腦,都嘛撥算盤。」原以為李翠鳳是公家銀行的退休職員,沒想到竟猜錯,「那時工作很煩悶,我後來跑去當導遊。」坐不住辦公桌的她,受過日本教育、會說日語,辭去人人稱羡的銀行工作後,她專帶日本人旅遊台灣。
【上流老人理財攻略】活到老有錢到老 84歲退休導遊靠基金打造現金流

「最近基金表現怎麼樣?這1檔績效穩嗎?」坐在客廳沙發上的李翠鳳拿起電話跟另一頭的理專問起,而每隔幾週她就要與理專熱線,掌握投資情況。
「日本人很嚴謹,帶團到各個景點都要準時,看似愉快的工作,其實充滿緊張感。」但李翠鳳就是喜歡這份能動、能維持活力的工作,做到74歲才退休。
儘管晚了10年退休,李翠鳳的退休生活仍然需要理財做後盾。育有2子2女的她,年輕時住在台北市區,住過民權東路、也住過榮星花園附近,家裡原有30、40坪,但老後她改住北投唭哩岸僅20坪的房子,幾次大房換小房下來,讓她手上多出一筆退休準備金。
最後,李翠鳳索性將唭哩岸的小房出租,自己搬進淡水的潤福中高齡專用住宅,入住室內坪數僅15坪的套房。在這裡,她可以歡唱卡拉ok,找人聊天話家常,「今天採訪預計到幾點啊?我中午約了人去市區吃鰻魚飯。」老伴離世10多年的她,如今一個人也不孤單。
除了運用房產攢出一筆退休金外,李翠鳳的理財方法跨至基金投資。「我買過中國基金、澳幣計價基金,單筆進出,有賺立刻入袋,賠錢會果斷出場。」李翠鳳過去在投資上偏積極,不過,目前以配息債基金為主,現金流更穩當。

配息債基金本來就是深受國人喜愛的退休商品,基金教母蕭碧燕便表示,4.4%甚或5%的配息率要求並不算高,不少標榜「多重收益」的基金都有此能耐,「但要留意的是,5%是以原幣計算,投資人生活在台灣,花用都是台幣,原幣配息會遇到匯率風險。」
「如果希望創造穩定5%的現金流入帳,那麼最好保守將配息率要求拉高到7%,但投資人要認知,背後伴隨而來的波動風險也會加大,因此了解自己能不能接受波動很重要!」蕭碧燕提到,市面上配息7%的基金也不難找,高收益債即是一類,「但記得既然以配息為目的,就不要在乎淨值波動,尤其一定要長期投資,因為時間越長,息領得越多,勝率就越大。」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