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理財】菜市場持股打敗0050 工程師自組ETF月領4萬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工程師吳宜勳靠著自組破百檔ETF,每月能有4萬元被動收入進帳。
工程師吳宜勳靠著自組破百檔ETF,每月能有4萬元被動收入進帳。
沒有任何財金背景的工程師吳宜勳,在期貨、股票市場連賠5年後,逐漸摸索出自己的獲利方程式,以2財務指標:ROE(股東權益報酬率)、EPS(每股盈餘)篩選公司,利用季線作為進出依據,打造屬於自己的ETF。隨著本金持續投入及股利成長,如今每月平均有超過4萬元的被動收入,完全改寫先前賠錢宿命。
「持有160檔股票,讓我在網路上一直被酸說是『菜市場』,但我的持股組合近1年報酬有11%,與投資人最愛的2檔國民ETF:0050(台灣50)獲利3.83%、0056(元大高股息)3.48%相比,還大勝。」臉書「打造屬於自己的ETF」版主吳宜勳自豪地說。

吳宜勳投資小檔案

  • 出生:1985年
  • 學歷:台灣科技大學機械研究所博士
  • 現職:工程師
  • 家庭:已婚,育有2女
  • 投資心法:以ROE連續5年大於10%、EPS連續10年為正值做基準,篩選出一籃子股票;接近季線或跌破季線10%陸續買入

持股百餘檔 報酬逾二成

過去吳宜勳分享自己的投資組合,常被網友質疑操作績效,並說不如直接買上市的ETF就好,不服輸的吳宜勳因此從去年5月17日開始紀錄0050、0056及自己打造的ETF三者績效,截至今年5月3日,雖然台股大變臉,但他的菜市場ETF輕鬆打敗國民ETF。
吳宜勳認為,投信發行的ETF持股仍不夠分散,以0050為例,台積電單一個股占比達4成。
攤開吳宜勳的持股明細會大吃一驚,現今持有147檔個股、11檔主題式ETF、3檔債券型ETF,而每檔持股占總投資部位不過超過3%,也因為如此,即便近期股市暴漲暴跌,吳宜勳一點都不擔心,還經常撿便宜加碼帳上持股,包含台積電、寶雅、穩懋等,「我以零股方式買進,持續降低成本。」
吳宜勳持續看好半導體產業,逢跌時不定期、不定額加碼。
雖然做法被酸,但投資達人雷浩斯卻認同吳宜勳的方式,他認為從風險端來看,正因每檔持股不多,沒有任何一檔股票會讓人受到致命傷害,且涵蓋逾20種產業,也帶來多樣化增值潛力。
吳宜勳表示,他不希望單一股票占比太高,以免個股一暴跌,就會影響整體績效,「我認為投信發行的ETF都有此缺點,持股還是不夠分散。」以0050為例,占比逾4成的台積電,今年股價回檔14%,也讓0050同步下滑近13%。
「今年是我打造自己的ETF第3年,總報酬超過2成,股利與第1年相比翻了3倍,現在平均每月有超過4萬元的股利收入。」吳宜勳強調,這可是他連賠5年後,才摸索出的投資方式。

兩財務指標 篩出好股票

約莫從2019年開始,吳宜勳踏上存股這條路,相對於其他存股達人有多個篩選個股條件,吳宜勳只用ROE(股東權益報酬率)及EPS(每股盈餘)兩個財務指標,加上季線及季線乖離率作為買賣、加碼的判斷依據。
「去年台股上市櫃公司有1,744家,以ROE連續5年大於10%、EPS連續10年為正值兩指標,共篩選出225家公司,再從中挑選我認同的產業與標的,最後剩147家。」在吳宜勳眼裡,這147檔每檔都是好學生,並未特別偏好哪檔,「重點是找到好公司後,分批買入,就算之後一路走跌,也持續加碼,才能有效降低成本。」
他舉例,2020年1月17日以每股50.9元買了一張台半,入手後就下跌,當年9月再以每股39.85元買進1張,到今年5月含息投報率有94%。「多次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好公司永遠不寂寞,但需要耐心去等待。」吳宜勳堅定地說。
只是投資檔數如此之多,要如何管理?「使用Excel連結有股價報價的網站,如鉅亨網、玩股網,設定程式每日更新就沒問題了。」他輕鬆地說。

破季線就買 採零股進場

至於何時進場、分批加碼?吳宜勳說,季線是他最看重的參考指標,「股價靠近季線或跌破季線時,許多技術派投資人會停損,但對長期投資人來說,卻是能以相對低成本入手的好時機。」尤其他認為,股價離季線在10%左右,更是加碼的好機會,如果沒有持股,也能在此時建立部位,例如季線在50元,下跌至45元就考慮買入。
「加碼時,我會先從持股比例小於1%、帳面出現虧損的股票買起。」他表示,每次買進以1千元為單位,以零股、不定期、不定額的方式進行,「現在零股交易很方便,就算是超過200元的高價股,也能用同樣的方式操作。」
做乳膠手套的南帝,因疫情爆發翻漲數倍,吳宜勳見好就收。
不僅買進好公司長期持有,吳宜勳也制定剔除規則,只要連續二季EPS為負值、連續2年ROE大幅衰退或持續遞減,及因極不可能發生的黑天鵝事件上漲的公司,都會被他踢出組合,「像是做乳膠手套的南帝,股價在短時間因疫情飆漲7倍,便該獲利了結。」吳宜勳表示,賺到大波段要先賣出,之後再擇價買入,抱上又抱下就可惜了。

曾連賠五年 因存股重生

吳宜勳的同事Ethan說:「剛認識吳宜勳時,他套牢在單一個股,之後才轉為存股,同時賺取股利與價差,個股ROE數字、季線支撐成為他朗朗上口的話題。」受吳宜勳影響,他也採用同樣方式投資,「4、5月碰到股市大跌很有感,因為這樣的方法能讓投資部位在不穩定的市場中持盈保泰。」
其實吳宜勳是理科博士,完全沒有財金相關背景。2014年因幫朋友開人情戶才進入市場,一開始以期貨為主,每天在市場中賭,40萬元存款1年內賠了75%。
面對台股大跌,吳宜勳一派輕鬆,因為股市越動盪,他越有機會加碼攤平成本。
吳宜勳歷歷在目地說:「我還記得那天是2015年8月24日,不知為何台股狂跌了500多點,那時我在上班,趕快躲進廁所下單做多期貨,沒想到走出廁所不過10分鐘的時間,就賠了5萬多元。地球依舊在轉動,可是我從期貨市場畢業了。」
後來轉往股票市場,吳宜勳聽明牌決定投資標的,而且為了加快賺回本金,還用融資買股,沒想到更快速的將剩餘資金幾乎賠光。儘管賠不停,但他並沒有收手,甚至用薪轉戶借低利率小額信貸,繼續融資買股,「連賠5年後,有次上網看到『存股』2字,我才慢慢去學習如何挑選好標的。」
吳宜勳說,許多人認為存股賺錢太慢、資產累積很無感,這些都是存股的心魔;存股不是為了貪圖短時間獲利的小確幸,而是希望能有源源不絕的被動收入。「我過去會經常賠錢,就是因為想快速致富,但欲速則不達。現在對投資有堅定的信念,所以遇到股市大跌,我晚上也睡得著。」他開心地說。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