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裡的老餅舖3】高雄旗津「三和製餅舖」賣月餅也賣百年傳承美意 罕見「乒乓丸」「糖塔」這裡都有會員專區美食旅遊「三和製餅舖」每到中秋節就熱賣的五仁月餅,包裹杏仁、葡萄乾、瓜子仁、腰果及核桃,市面上少見。(65元/個)文 陳姿吟攝影彭仁義發布時間 2023.09.09 05:57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26 17:56 臺北時間中秋節老店高雄甜點月餅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高雄旗津公有市場歷史超過80年,是在地最古老的市場,也是供應在地居民生活物資的地方。雖然時代變遷,受到消費習慣的衝擊,來客量大幅減少,但市場裡仍有屹立不搖的老店,如傳承百年的「三和製餅舖」。 旗津公有市場有80年的歷史。高雄旗津觀光客熙攘,三和製餅舖的店面就在天后宮前方,小而巧的明亮店面,是為了吸引更多觀光客認識台灣的老餅。而真正製餅的地方,位在旗津公有市場裡。第五代傳人林泰承、林明賢兩兄弟以熟練之姿,在市場深處舊店頭,擀麵團、裹著餡,手工製餅的身影,恍若時光倒流。他們的父親、阿公也都曾在同一個位置製餅。林泰承、林明賢每日在市場深處專注製餅,這可是傳承一甲子的製餅技術。從木製台、糕類的模具,有許多都是阿公、父親傳承下來的。清朝時,來自福建泉州製餅世家的王氏,攜家帶眷來台於打狗旗津成立「南復盛餅舖」,他所生產的餅料多實在且口味獨特,立刻打響名號,是如今的三和製餅舖的前身。68年前,原來在做鋼鐵的林丁燦,向經營超過一甲子的「南復盛餅舖」二代拜師學藝後接手老店,將店名改為「三和製餅舖」。三和製餅舖第五代傳人林泰承依循古法製餅,但是將油和糖都減量。包入鴨蛋黃的「綠豆椪」嘗起來綿中帶Q,也是中秋熱賣品項。(45元/個)林丁燦更將位於在旗津天后宮前的祖厝改成店面,主要販售習俗喜慶祭拜用的糕餅,當時還兼賣一些生活必需品,兼具餅舖和雜貨店功能的店頭,是許多旗津人的兒時回憶。他的兒子林勝仕經營時,因飲食習慣西化,一邊賣漢餅,一邊還得製作西點麵包。現在林泰承、林明賢兩兄弟和負責店舖營運的姊姊林玉娟一同接手,堅持以手工生產傳統糕餅,算起來已經是經營餅店的第五代了。由米香製成「乒乓丸」是南部人女兒出嫁後第一年從娘家帶回夫家的伴手禮,若收到有大小之分,表示新嫁娘有喜。(30元/顆)傳統的「海綿蛋糕」帶有我從未嘗過的紮實口感。(25元/個)做餅的實木檯,壓出大大凹陷,林泰承笑稱,既然做不贏吳寶春,就好好地做漢餅,餅要好吃沒有秘訣,他和弟弟將青春及愛都被使勁地包了進去。遵循古法製作的中式月餅、綠豆椪,考量現代人注重養生,減油減糖,尺寸也做小一點,方便入口。店裡有些傳統餅式,帶有傳承的美意,比如舊時女人坐月子必吃的「乒乓丸」、古早零嘴「豬腳圈餅」、道教施食常見的「佛手」,以及祭拜天公用的「糖塔」,在這裡都找得到。林泰承接手經營後便將店面與製餅處區分開,希望讓更多遊客認識傳統糕餅之美。林泰承(左)和弟弟負責在內場製餅,姐姐林玉娟(右)則在門市接待客人。三和製餅舖地址:高雄市旗津區廟前路92號 電話: 07-572-1973營業時間: 10:00~18:00,週六、日至20:00,週五公休。 刷卡:不可,可LINE Pay。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