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經】精品店闆娘來台成廚娘 豪華簸箕飯端上桌 清真合醬菜閃妹小廚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閃淑娟5年多前開店,用自製醬料料理出各地口味菜色,提前預訂就可以吃到如緬甸簸箕飯等清真美食。
閃淑娟5年多前開店,用自製醬料料理出各地口味菜色,提前預訂就可以吃到如緬甸簸箕飯等清真美食。
伊斯蘭教飲食文化規定嚴格,教徒平日吃食選擇較為狹隘,位在桃園中壢忠貞市場內的清真合醬菜閃妹小廚,經過清真認證,吸引許多外地人前往品嘗。
閃妹小廚老闆閃淑娟是來自緬甸的回族華僑,23年前結婚,愛相隨與丈夫一起來台。初時飲食、生活都不習慣,就靠著媽媽的醬菜配飯吃。後來依著媽媽的祕笈製作醬料、醃菜,意外開創事業。從販售醬菜到開穆斯林友善餐廳,閃淑娟不想讓媽媽的味道失傳,也希望在異鄉的家鄉人可以跟自己一樣,想家時能嘗到記憶裡的滋味,找回繼續努力的動力。
高溫燒得鍋裡的油劈啪作響,戴著穆斯林頭巾的閃淑娟舀起一勺被她命名為「閃醬」的香酥薑黃豆豉醬往裡擺,炸出特殊鹹香。倒入白飯、撒上薑黃粉,最後放進已先煮軟的豌豆拌炒,一道特製炒飯出鍋。之後陸續幾道料理,食材有海鮮、有牛、有雞,見她分別加進蝦醬、打拋醬、咖哩粉調味,交錯著泰國、雲南、緬甸、印度等不同風格,一間小飯館裡就能嘗到異域的各式酸、辣、香。
今年6月,閃妹小廚從開了5年的舊址,搬進中壢龍岡忠貞市場,這裡是全台最大滇、緬、泰美食集散地,附近有清真寺,因此聚集許多不同樣態的伊斯蘭教食材與美食。

獲清真認證 盤中有家鄉

「店裡賣的東西很多,都是自己想吃,看電視、食譜試著做,有調整配方、放我自己做的醬。外面的東西吃不放心,不知道加了什麼。你們怕防腐劑,我們怕的是有豬油之類的。」不能吃豬肉、不可飲酒,肉品宰殺前先念「奉真主之名」、還必須將血放乾,確保食品乾淨,清真飲食規定嚴格,而閃妹小廚就是經過認證的店家,「申請的時候要提交供應商資訊,連奶茶用什麼牌子的奶精都檢查,確定沒用到從豬提煉出來的成分。」
20231205bus001
被閃淑娟命名為閃醬的香酥薑黃豆豉醬,不僅可以拌飯、拌麵,也可以當作調味料入菜。(160元/罐)
這日近午,閃淑娟在灶前忙著,客人們或是用帶有各地腔調的中文與她話家常,或是幫忙翻炒另一鍋裡的菜,自在得像在家裡。「閃妹的醃菜跟醬料最好吃!」來客不全然都是伊斯蘭教徒,卻都常常上門,對閃淑娟的料理讚不絕口,「她開店以後幾乎天天來,終於吃到記憶裡的家鄉味。」那滋味,也是閃淑娟努力復刻的媽媽的味道。
1972年生的閃淑娟是回族人,祖籍雲南。她的父親出身富裕,文化大革命時被鬥爭,10多歲逃至緬甸當陽落地生根,靠著經商發家。到了閃淑娟這代,年輕一輩移居瓦城,開了間米干店,請了10多名員工。「我以前連菜都不提,拿個大錢包夾著,提東西都請傭人,過的是大小姐生活。」家中有9個孩子,她排行第7,跟過4個師傅學裁縫、設計,23歲時創業賣精品、服飾,直到28歲,嫁給長她10歲的鄰居張世清,才移民台灣。
20231205bus001
閃淑娟曾經學過裁縫,23歲時在緬甸開精品服飾店。(閃淑娟提供)
同為伊斯蘭教徒的張世清,父執輩是孤軍,他因此來台求學、就業。「我跟我先生交往7年,都是遠距,他寫信、打電話,以前電話費1分鐘20幾元,很貴。」閃淑娟舊時念中文學校、讀台灣課本,視台灣為天堂,並不排斥婚後到台灣生活,卻沒料想會那樣難適應。

復刻媽媽味 開啟新事業

「剛來的時候覺得孤單、想家,加上懷孕,很低潮也很憂鬱。」丈夫是傳統男人,說不出甜言蜜語,只是安慰她有事別放在心上,幸好許多同鄉不時陪伴開導。想念家人時,她就打開帶來台灣的媽媽的醬菜,拌著飯、和著淚一同吞下。
「我只帶幾瓶,自己吃加送人一下子就沒了,只能動手做啊。」閃淑娟中學畢業後就幫家裡做生意,也不習慣賦閒在家,挺著肚子的她翻出母親口述、她記錄的食譜慢慢摸索,「老人家都是講個大概,放什麼、發酵幾天,不會跟你講說比例怎麼抓,或許是阿拉給的智慧,豆豉跟豆腐乳都第一次就成功了。」
20231205bus001
閃淑娟在店裡現煮現賣,搬到市場內後,吸引許多過路客、觀光客外帶。
過去十指不沾陽春水的閃淑娟發現自己原來頗有烹飪天分,煮至軟爛的黃豆靜置發酵,拉出長長的絲後加入辣椒、香料,經陽光曝曬才算完成豆豉醬原料。豆腐乳也費工,豆腐在冬陽下曝曬2至3日,尚溫熱時裝進棉布袋,等豆腐長毛、生出益菌,加入茴香等香料裝瓶,靜置2個月讓味道釋放。初時自用、送禮,親友們大力讚賞,信心大增的她決定開始販售。
閃淑娟第一次到雜貨店寄賣,被老闆從頭打量到腳。當時不到30歲的她長相清秀柔美,身形嬌小,看起來像個大學生,「做醬菜都是老一輩的人,他們以為我是買來賣的。」她不時上門消費,其實是要觀察銷售狀況,「後來電話一直來,要追加。」
20231205bus001
現烤餅皮包著咖哩雞肉、生菜等餡料的印度捲餅,吃來鹹香,分量大也很有飽足感。(80元/份)
做醬菜不像快炒一盤菜,馬上就能嘗出滋味,得靠時間發酵,「醃下去2個月才知道答案,所以沒有人要做。」並非每次都順利,不是照SOP做就一定過關,陽光、氣溫、溼度都是變因。「有時候發酵過頭,起床看見玻璃瓶炸開,地上黏踢踢,大芥菜噴到天花板,想哭都哭不出來,要在先生看到之前清理。還有次遇到下雨,豆腐濕了要丟掉,我不敢用一般的垃圾袋丟,用黑色的,今天丟一包、明天丟一包,怕先生看到。」
20231205bus001
閃妹小廚的海鮮米干與其他店家的滇緬口味不同,接近泰式風格,湯頭鮮甜,入口微酸、微辣。(130元/碗)
笑說自己偷偷摸摸就像小偷,這是因為先生是閃淑娟創業路上最大阻礙。「他做鐵工、帶工班,身體健壯,家事都捨不得讓我做。他覺得我閒著就好了,幹嘛那麼累?」

熱銷伴手禮 足跡遍國際

那時閃淑娟藉口自己吃或跟朋友分享,低調接單2年,一次先生到清真寺做禮拜,事情才意外曝光,「人家跟他說:『你老婆做的東西好好吃。』他嚇到,回家問我,我說沒有啦,就只賣一點點。」後來閃淑娟的醬料事業越做越大,餐廳業者買來烹調,民眾訂了寄到日本、緬甸、泰國,還有朝聖者帶到阿拉伯。
20231205bus001
閃淑娟(右)依照母親「祕笈」製作緬甸人日常愛吃的醬菜,不僅同鄉人喜歡,也很受外地客喜愛,獲選桃園十大伴手禮。
張世清碎唸時,閃淑娟選擇不回話,默默繼續做,先生看見她的堅持,漸漸不再反對。閃淑娟於是創立「清合醬菜」(後改名清真合)品牌,奪下2次桃園十大伴手禮獎,開始跑食品展,「醬菜是冷門生意,要招攬客人,也要教他們使用,就煮一些熱食像米干讓民眾試吃。」隨著婆婆年紀漸長,閃淑娟覺得不該四處跑,決定開「清真合醬菜閃妹小廚」。
「我很會看店面,因為找很多年。當時考量要離家近,臨時有什麼事情才來得及。再來離清真寺近、離市場近。」店裡主要是滇緬泰式口味,閃淑娟把忠貞市場當倉庫,少了薄荷葉、缺了辣椒,走幾步路就能補貨。但店裡的香料如薑黃、胡椒粉、咖哩粉,她堅持從中東、緬甸購入原料,親手調配、磨粉,「買過現成的粉,客人嘴巴很厲害,一吃就說不好吃。」

烹異國料理 多元化經營

菜單上原本只有米干,後來越變越多元,海南雞飯、緬甸雞蛋油條、印度捲餅都入列。「很多不同族群的人來,他們吃外國料理,一開始是嘗鮮,待久就會想念熟悉的東西。」閃淑娟感同身受,於是賣起異國料理,最大的共同點是都加入自家醬料。一傳十、十傳百,生意慢慢做起來。店裡也賣辛香料與醬菜,不賣單一品項是閃淑娟的私心也是巧思。「客人吃米干可能吃不了2碗,但是他可以吃完一碗以後,多帶一罐豆腐乳走。」
20231205bus001
閃妹小廚今年搬到忠貞市場內,店裡空間不大,內用桌數較少,許多人會選擇外帶。
伊斯蘭教徒在台灣吃食選擇相對較少,閃淑娟想吃什麼做什麼,還放進店裡賣,連複雜的10人份簸箕飯都在閃妹的小廚房出現,「最多做過300人份。我會看狀況微調口味,像台灣人就要減鹽少辣。」她也接婚宴訂單,「有些人宴客有1、2桌回教桌,請我做外燴,就會有像是龍蝦的大菜。之前店面可以容納60人,我也辦過印尼婚禮。」
店開不到2年,病毒來襲,閃淑娟慶幸自己是以宅配、網購醬料起家,受影響不大,可惜疫情結束,租屋契約也到期,只能另尋落腳地點。外界以為閃淑娟開餐廳,單純是想讓伊斯蘭教徒吃得方便,她心裡想的還有另一件事,「我覺得我不做,媽媽的味道就會失傳。希望透過料理推廣我的醬菜,讓更多人吃到。」前些年曾帶著手作醬菜回緬甸,提到家人的稱讚與認可,閃淑娟笑得臉都亮了。
20231205bus001
來台灣前打扮精緻、漂亮的閃淑娟,沒想過之後大半輩子會在柴米油鹽醬醋茶間穿梭,她的人生就跟製作醬菜一樣,在時間催化下慢慢發酵成另一種樣子,過程中或許有意外,但最後的滋味,是自己喜歡的就好。
20231205bus001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