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理財】從3000萬滾到4500萬 6年級生退休10年繼續賺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張Ceci早在38歲財務自由環遊世界,靠著聰明投資,10年過去,資產大增5成。
張Ceci早在38歲財務自由環遊世界,靠著聰明投資,10年過去,資產大增5成。
38歲財務自由環遊世界係金ㄟ!臉書「女孩向錢進$」版主張Ceci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早在26歲時,她就訂下離開職場的目標:有車、有房、至少3,000萬元資產,不僅38歲達陣,而且在退休後10年後的今天,資產再成長5成,來到4,500萬元。關鍵則在於,每天必定讀新聞至少15分鐘、危機入市、高檔調節持股。
「38歲就退休環遊世界。」許多人聽到的第一個反應多半是「不可能吧!」但臉書「女孩向錢進$」版主張Ceci做到了!而今年是她退休的第10年,全球旅行超過20個國家,每週固定慢跑,閒暇時陪伴家人,則是她的日常。
20250227money001 (6)_2025-02-27.jpg

負債百萬 被父逼還清

張Ceci說,剛工作時,曾因隨意消費負債百萬元以上,被爸爸逼著還清後,才痛定思痛改正這樣的習慣,「26歲時我幫自己訂下退休條件:有車、有房、存款至少3千萬元。」慶幸的是,38歲那年她做到了,加上當時職涯已經來到天花板,所以毅然離開職場,拿回時間自由。
「讓我安心退休的主要原因是,投資上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跟著趨勢走,買對價值成長股,配置全球型ETF,所以不擔心離開職場、收入中斷的問題。」攤開張Ceci的投資地圖,目前有70%資產分布在全球ETF,20%投入成長股,包含好市多、輝達、谷歌、微軟等,剩餘的則是現金、台股、債券及新興市場,「算下來,每年平均投報率在10%至15%左右。」而退休十年後,如今她的資產更膨脹到約4,500萬元。
20250227money001 (3)_2025-02-27.jpg
每週固定慢跑、陪伴家人,是張Ceci退休後的日常生活。
鎖定成長股:讀新聞抓趨勢 看財報盯營收
退休後,資產還能維持成長,祕訣在哪?原來張Ceci過去長期在全球最大財經資訊公司Bloomberg工作,已經養成每天閱讀新聞,且必定瀏覽財報的習慣;然後每個月一定會做一張最新的資產清單,了解手上持股狀況。「這些都像呼吸一樣自然了。」她說。
其中,2022年底買入台達電、退休前投資好市多,則讓資產有感長大。「電動車是未來趨勢,但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行事風格難以掌握,某天讀財經新聞時,發現台達電泰國子公司泰達電是重要的電動車充電樁、電源轉換器生產地,且表現亮眼、營收不斷成長,我就眼睛一亮了。」張Ceci回憶。
20250227money001 (2)_2025-02-27.jpg
張Ceci從讀報中發現台達電充電樁優勢,2022年大力買入至今獲利1倍。
「再翻閱台達電財報發現,營收及獲利逐漸向上,且公司從10年前就開始布局充電樁,另外,電池電源也一直是主要本業,從營收、EPS(每股純益)來看,公司穩健經營,所以我從股價200元左右開始買入,到現在已經賺逾一倍。」她分享。
至於好市多則是張Ceci生活選股的代表。約在8年前,有長輩向她推薦好市多,「我觀察好市多持續在全球展店,並進入中國市場,營收緩步成長,2016年、股價200美元時,開始買入。」而現在好市多股價已來到1,000多美元,她仍持續加碼中,「只要經營沒出現重大變動,我打算一直持有。」
20250227money001 (4)_2025-02-27.jpg
好市多全球持續擴點,營收獲利動能十足。
20250227money001 (7)_2025-02-27.jpg
另外,選在股市非理性下跌時進場,則是張Ceci投資能夠滿載而歸的主因,「農曆過年時,全球股市被中國橫空出世的DeepSeek突襲,輝達一度重挫15%,隔天朋友來問我說,跌那麼多該怎麼辦?我說加碼買進,AI是趨勢啊,不用懷疑,果然很快就漲回來。」事實上,張Ceci在ChatGPT問世後,就慢慢買入AI龍頭股輝達,成本約40美元(股票分割後均價),目前獲利已達200%。
買全球型ETF:股利再進場 大跌撿便宜
談到手上最大部位:全球型ETF,包括:VT(Vanguard全世界股票ETF)、VTI(Vanguard整體股市ETF)、VOO(Vanguard標普五○○指數ETF)、VNQ(Vanguard房地產ETF)等標的。張Ceci指出,這部分的操作相對簡單,「領到股利或全球股市出現大跌就買入。因為就算買貴了,日後也一定能漲回來,所以持有比買的便宜更重要。不過,持有不代表抱著不動,通常漲超過原規劃資產占比會再平衡。」
20250227money001 (8)_2025-02-27.jpg

危機入市 致富兩關鍵

在退休初期時,她曾開課當起理財規劃教練,學員Emma表示,過往投資的心情是,上漲開心,下跌當沒這回事,是張Ceci提醒她,要敢於危機入市,才能帶來更多收益。另一位學員Teresa指出,張Ceci讓她能正視自己的財務數字,並透過計算量化,找到可達成財務自由的更多可能性,減少摸索期。
其實,張Ceci能夠在不到40歲時就完成退休大計,與她在台灣工作沒幾年後便轉到香港任職有很大關係,除了薪水大幅升級,也開始接觸港股。她總結財富累積過程的兩個重大里程碑,第一是買到香港上市的富士康,成本在10元以下,最後33元賣出,獲利超過200%。
第二則是看到中國市場崛起,特別是2001年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後的市況大不同,製造、貿易數字持續成長,她於2004年安碩A50(2823.HK)上市後大膽積極買入,那次除了資產大躍進外,也讓她更懂得如何跟著浪潮賺錢,「其實只要看對趨勢、沉著有耐心,市場就會回報你。」
當然投資路上張Ceci也非一帆風順,曾買過以為是轉機股的遠航,沒想到轉機竟是直轉而下,等到下市前一天才驚覺必須賣掉持股的她,大虧5成;另一次是2008年金融海嘯,在恐懼時撤出市場,「那次我賠了上千萬元,半年後才敢再看股市。」
20250227money001 (5)_2025-02-27.jpg
全球型ETF表現穩定,目前占張Ceci資產配置70%。
從小被富養,張Ceci回顧自己初出社會時的揮霍直搖頭說:「當時走進一個專櫃,隨便買就花掉一個月薪水5萬多元,是標準的月光族,卡費都是爸爸在繳,但某天爸爸突然跟我要卡費,才發現原來自己竟然花掉百來萬元。」
她花了3年時間清償這筆負債,之後更一改消費習慣,不買奢侈品、穿朋友的二手衣。即使後來到香港工作、升任高階主管,年薪超過新台幣400萬元,身邊同事名牌不離身,她也沒被誘惑,「不需要花的錢就少花,這樣離財務自由才會更近一點。」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