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比較B級的案子,雖離捷運站也是步行10分鐘,但樓下是傳統市場,太近了,如果能隔一條街會更好。」採訪這天,臉書「藍太太好生活」版主、一方生活共生宅創辦人洪怡芳,帶我們參觀周邊環境再回到屋內,「公寓有36坪,原本只有2間小房,但我們多隔2間、總共4間,並搭配簡單家電、櫥櫃,扣掉給房東的租金,每個月約有2萬元收入。」
【達人理財】4年改造160間公寓 7年級生當二房東年收300萬

房地產投資需要雄厚資金,門檻相對高;但如果角色變成二房東,將容易許多。臉書「藍太太好生活」版主因疫情衝擊原經營的女性電商服飾事業,轉戰包租代管業,從一開始只是當個二房東,希望靠租金收益填補資金缺口,沒想到越做越順手,4年下來改造160間老公寓、手握超過600間房,如今年收入破300萬元。

手握600房 出租率近百
早期,洪怡芳是女性電商服飾的創辦人,4年前受新冠疫情衝擊,事業瀕臨破產邊緣,因緣際會開始當起二房東,初期只是想用租金補貼事業虧損,沒想到卻一腳踏入包租代管業,目前已是全台數一數二的包租代管業者。
洪怡芳回憶,一開始當二房東,每月收入不過1萬多元,現在個人年收入已經超過300萬元,「2021年簽下10間房,累積口碑後、屋主介紹屋主,讓我能每年以不低於40間房的速度成長。」現在她手握600間房、改造160間老公寓與華廈,出租率高達98%,也累積1.2萬名租客的資料庫,房間一空出就有租客能立刻補上,通常3天內即能出租。


面對超展開的劇情,洪怡芳笑說她也沒想到能在房產業做出這樣的成績,「很多人無法投資房地產,是因為資金門檻,但包租代管不同,只要準備40萬至50萬元,就能跨入市場當二房東收租。」
她進一步說明,室內30坪左右的老公寓,大約花40萬元就能重新裝潢、隔間,以過去經驗計算,扣除給原屋主的租金後,平均每間房每月有2萬元的收益,40萬元的投資約2年就能回收。
鎖定市中心 偏愛老公寓
洪怡芳解釋,「包租代管」雖然是一個統稱名詞,其實由三種不同的業態組成,分為包租代管、代管、社會住宅三大類,當中只有包租代管是以二房東的方式與原屋主簽有契約,負有房屋管理、招租、屋內修繕等責任,利潤也是三類中最高的。

初期洪怡芳在住家附近找物件,「只要將內部重新裝潢,並多增加一間房,配備基本家具,例如熱水壺、微波爐等,租屋地點不差,2週內就能出租。」有了成功經驗後,她開始往台北市中心前進,且只做中山、中正、大安、信義、松山等五區,捷運站步行5至10分鐘可到的地點,「原因很簡單,這五區都沒有會踩雷的捷運站點。」洪怡芳強調;現在她進一步將業務擴增到雙北市其他區域,如中和、蘆洲、北投、汐止等。
洪怡芳說,她偏愛30年以上老公寓、華廈,樓層以2至4樓為主,因為是一般人能接受的爬樓梯高度。至於偏愛老宅的原因,則是老房子的屋主更需要有人幫忙打理出租。她分析,想找包租代管業者的屋主大多有三項特色:不住在當地、繼承老房子以及等待都更的所有權人,後二者屋子的共同特色就是高屋齡,自然容易談成包租代管。

當然,房屋的周邊環境很重要。「附近要有就業機會、生活機能好,步行十分鐘內有超市或傳統市場,這樣才能幫房子再加分。」洪怡芳說。
多隔一間房 打造共生宅
最後,則是以套房、雅房兼具的共生宅,拉高整層租金投報率。洪怡芳分享,依據經驗,老公寓內部隔間能再「加一」,例如原本是三房的格局,可多隔一間房,多收一份租金,只要不更動房子原本的結構,房東大多願意。
值得一提的是,為讓自己能穩定當二房東,洪怡芳會與原房東簽下至少5年合約,且保證每月租金收益,讓原房東不用篩選房客,或面對屋內水電修繕的問題,「他們樂得輕鬆啊。」

我們進一步詢問,當二房東還沒有收益,就得先付出一筆資金幫屋主裝修,這樣怎會划算?洪怡芳的先生直說:「包租代管是長期事業,先讓別人贏、最後我們才會贏,不需要卡在小事上做一時意氣之爭。」
「其實真正難搞定的是鄰居,因為鄰居認為房屋出租後,房客可能較複雜,所以要把鄰居『按耐』好,盡可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洪怡芳說。例如有次鄰居看到屋內裝修,就希望油漆工能幫忙刷樓梯間有裂痕的牆壁,「舉手之勞能幫就幫,也算是敦親睦鄰。」
為何是做共生宅?洪怡芳提到,房子不只是房子,還需要有家的感覺。共生宅是將房間單獨出租給不同的人,雖然室友都互不認識,但至少回家不是獨自一人;加上共生宅的房租比獨立套房低,能提高出租的機率,二房東可以進入客廳等公共空間,每月請人打掃一次,便於房客品質管理。
受疫情衝擊 副業轉主力
洪怡芳表示,不動產業能穩定發展,靠的是品牌及信任,她從去年開始將自己所學經驗傳授給學員,希望人人都能為自己增加一份收入。學員Edward過去半年開始嘗試包租代管事業,目前已經完成第四間、準備朝第五間邁進,他表示,包租代管是輕資產的投資,不需準備太多資金,也能感受到現金流慢慢累積。
踏入房產業前,洪怡芳是電商女裝品牌「露比午茶」創辦人,初期只是批發衣服來賣,隨著業績增長,洪怡芳開始自己找人設計、打版做衣服,一次出產上千件,年營業額破億元,且進軍日本、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沒想到疫情來襲,業績一落千丈,只剩下3成,台灣三級警戒結束後,業績也不見起色,讓她亂了手腳。

「當時每個月資金缺口有6、70萬元,我總是要東湊西湊才能補齊,某天我想到之前做二房東時,每個月有約8千元租金入帳,如果做30間、一間每月租金價差2萬元,是不是就能補足60萬元的缺口了?」洪怡芳說。

自此,她開始在住家附近找正在招租的房子,培養房東的信任感,讓房東願意將房子交給她打理,再將成功經驗複製到下間房子及下下間房子;她誠懇地說:「我希望能給北漂青年一個舒適的家。」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