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點一杯大杯米麻糬烏龍茶拿鐵,請問冰塊、甜度是微糖微冰嗎?」踏進位於台北市信義區東興路新開的「不可思議茶Bar」,耀眼的陽光撒落在挑高的杏粉色牆面,搭配粉綠相間的餐台,活潑的撞色為商辦大樓增添一絲生氣。走近一瞧,原來這間新開的飲料店,竟出自超商龍頭統一超商之手。
財經時事/7-11開街邊店拚手搖飲 羅智先搶撈千億茶金商機

超商雙雄搶進手搖飲引爆新商戰!6月下旬,超商龍頭7-11(統一超商)在北市信義區開出首間手搖街邊店,誓言打造下個破億品牌。無獨有偶,先前全家便利店也鎖定中山商圈開設咖啡專門店。本刊調查,統一超開街邊茶飲店,集團大家長羅智先的目標,就是鎖定千億茶金商機。面對超商巨獸來襲,手搖飲業者神經緊繃,全面戒備。

首家專門店 跨域試水溫
本刊觀察不可思議茶Bar店面,從製冰機、封膜機、結帳POS機台到主打煮咖啡般工藝的「單萃茶機」,皆與7-11現有「現萃茶」的門市如出一轍;而現場工作人員,更直接從隔壁的超商櫃台調來,穿著經典的小七配色制服。在茶Bar店面,只見店員一人負責點餐結帳,一人負責操作茶機、封膜,開店不到一個月,動作已十分熟練。
不僅7-11跨出超商通路,開街邊茶飲店,另一超商大咖全家便利店,早於2022年就在自家總部附近的中山北路,開出第一間「Let's cafe Plus咖啡品牌體驗店」,主打職人咖啡體驗。
為何超商雙雄紛紛踏入街邊飲料市場?本刊調查,就在全台超商日趨飽和之際,手搖飲展店速度卻與日俱增。據經濟部資料顯示,全台灣一年喝掉11億杯手搖茶飲,營業額上看新台幣千億元,去年手搖飲店平均每月新開40家,展店速度遠超過其他零售通路。「推出手搖飲品牌只是統一企業宇宙的一小點,他(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想的是遍及民生消費的每一個角落。」統一集團內部人士透露。

在統一集團大家長羅智先的盤算中,開一間街邊茶飲店試水溫,是為了打造統一生活圈的願景鋪路,「近年大動作併購家樂福,入股雅虎台灣電商事業、網家和寵物公園,以及推出付費訂閱制、翻新會員系統,都是為了完善事業體,延伸商業模式來創造更大綜效。」內部人士分析。

拓點上百間 銷售量可觀
藉著開街邊茶飲店,可讓統一超從「通路賣飲料」走向「成為飲品品牌」,一方面可以測試品牌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能驗證茶飲業務,在便利店體系外是否還有延展力,可替接下來新品牌布局。
據了解,統一超的不可思議茶Bar從去年6月品牌成立以來,已導入近300家7-11門市,單店銷售額是現萃茶的5倍。其中在馬祖門市,更於國際珍奶日單日銷售超過千杯「琥珀小葉珍珠奶茶」,創下單品項在超商販售的最高紀錄。
「經過內部評估後,高層決定拓展旗艦店型,提供『24小時都能體驗現煮茶飲』的服務,未來將把熱銷商品再複製到現萃茶品牌,擴大規模經濟。」統一超主管透露。
其實,統一超早於10年前就切入現做茶飲,當年推出「CITY TEA現萃茶」,陸續導入全台3千多家7-11門市,2019年更進一步擴大「CITY PEARL」珍珠品牌,統一超內部統計,導入現萃茶設備的門市,飲品業績成長近一成,去年推動的不可思議茶Bar,則讓飲品業績大幅提高五成,已成超商的第二條成長曲線。
零售業思維 須轉化調整
「麵包放在超商賣,馬上就變全台最多點的麵包店,咖啡也是,馬上變全台最大的咖啡廳。」資深餐飲業高層不諱言地說。據他觀察,超商本就是「資金密集」行業,投入5、600萬元開一間店,然後藉由大量採購原物料和設備來壓低總成本,和200萬元就能開一間加盟店的茶飲店,經濟規模相差甚鉅。「從原料、設備等採購成本來說,超商的規模經濟,仍是最大優勢。」該人士表示。
面對超商巨獸殺入街邊店,手搖飲業者憂喜參半,一位業者直言:「超商以『價格破壞者』之姿進入,短期確實會吸引求快、嘗鮮的顧客,但超商和手搖飲業二者賽道不同,反而能刺激創新,促進產業發展。」

一位資深餐飲業高管提醒,零售業和茶飲店的經營邏輯不同,將是進入障礙。「超商擁有強大的金流、物流和資訊系統,但在手搖飲市場,這些資源並不一定能直接轉化為優勢;當超商選擇將茶飲品牌獨立拉出來開設街邊店時,其競爭對手不再是其他便利商店,而是向數百個品牌,且消費習慣完全不同的市場宣戰。」
「這就很像美國和蘇聯去打阿富汗戰爭一樣贏不了,因為用的武器是打大平原的戰爭,而不是打游擊戰。你到了阿富汗,人家躲在山洞裡打,你的坦克開不進去,怎麼打?」具有零售和茶飲店經營背景的資深高管形容。他認為,若超商以「正規軍」的思維來看待手搖飲產業,可能造成誤判,並建議零售業者進入手搖飲市場時,應進行市場和產品定位的分析,以重新定調(rebranding)茶飲品牌和整體商業策略。
目前全台約有1.6萬間手搖飲料店,市占最高的50嵐擁有近千間分店;稍具規模的連鎖茶飲店全部相加,也只占整體手搖飲料店的25%,市場仍處於百花爭鳴階段。「這行主要靠創新出圈,每個品牌都有獨特特色和主打商品,消費者的嘗鮮欲望和社群打卡習慣,造就短暫的產品生命週期。」茶飲高層坦言。

他觀察,一個茶飲品牌生命週期大約3年,消費者便會迅速轉向其他新興品牌或熱門品項,「該買的人都買過之後,該拍照的都拍完照之後,這個品牌就是結束了。」他直言:「消費者沒有什麼忠誠度。」而台灣「紅茶一條街」的特殊文化,更加劇了茶飲品牌的激烈競爭。
茶飲搭餐飲 吹整合風潮
此外,連鎖茶飲品牌也正透過併購,快速增加規模。今年初,珍奶股市值最高的「六角國際」(日出茶太),以2.72億元收購了「翰林茶館」,跨足餐飲複合經營的市場;而菲律賓快樂蜂集團(Jollibee)也透過旗下茶飲品牌「迷客夏」,取得「雙月食品社」70%的股份,讓茶飲業吹起與餐飲業整合的風潮。

餐飲業界普遍認為,手搖飲業高度靈活、重視創新的特性,以及「拿了就走」的小吃型消費,將是市場的挑戰與機會點。面對超商大巨獸切入,大家雖心有擔憂,但也希望「它(統一超)能把市場做大,對業界也是好事。」資深業者說。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