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美國聯準會極可能重啟降息循環激勵,9月以來台股一路過關斬將、創新高;市場行情火熱,也帶動台股主動式ETF規模飛速成長。最明顯的例子是00981A(主動統一台股增長)5月底掛牌時規模約28億元,但截至9月中已成長至216億元,為首檔規模突破200億元的主動式ETF。
理財最前線/20年績效驗證 13檔台股基金穩壓大盤

台股持續走高,類股輪動加速,指數呈現驚驚漲。以選股不選市為操作核心的主動式台股ETF,5月掛牌以來績效輾壓大盤,成為市場新寵。但其實過去市場就有類似產品:台股基金,更有不少基金短中長期績效穩定輸出,近20年績效狂勝大盤。

「主動式ETF由經理人操盤,天職是打敗大盤,否則投資人選擇費用較低的被動式ETF就好。」不敗教主陳重銘直言,台股主動式ETF唯一「擇偶標準」就是跑贏市值型ETF,如0050(元大台灣50);而自掛牌以來,包括00981A、00980A(主動野村台灣優選)、00982A(主動群益台灣強棒)績效確實優於大盤及市值型ETF。

長期績效 打敗大盤
但是台股主動式ETF上市至今還不到5個月,短期報酬率未必代表長期表現。過去市場上有不少聲音質疑,主動式ETF管理費用高,相較追蹤大盤指數的被動式ETF,績效未必能長期穩定領先,甚至少有基金能持續打敗大盤。
嚴格說來,主動式ETF並不是前所未見的新產品,事實上,成立時間已久的台股共同基金,就是標榜由經理人操盤,而目標即是在打敗大盤。如果投資人對於由經理人操作的產品感興趣,有長期績效可追蹤的台股基金其實是項好選擇。

那麼,就短中長期績效比較,有多少台股基金禁得起市場考驗,是投資人可以長抱的長青樹呢?本刊根據晨星基金評比資料,以近6個月績效至少30%(同期大盤報酬率12.17%、0050近20%),且近1年、3年、5年及20年績效,皆打敗大盤及市值型ETF作為篩選條件,結果共有13檔台股基金符合標準。
包括:富邦新台商基金、野村鴻運基金、野村台灣運籌基金、國泰小龍基金、野村優質基金、國泰國泰基金、統一奔騰基金、台新中國通基金、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瀚亞高科技基金、安聯台灣大壩基金、台新2000高科技基金,及台新台灣中小基金。

觀察排名 選定投信
再從定期定額角度檢視,投資人於每月初扣款,不論1年期、3年期、5年期甚至10年期,這13檔基金累積報酬率也都明顯超越市值型ETF;其中更有5檔基金,自成立以來平均年化報酬率站上兩位數,並優於0050的11.72%,分別是富邦新台商基金13.67%、野村優質基金12%、統一奔騰基金13.78%、台新中國通基金13.61%、及安聯台灣科技基金14.59%。
當然,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投資人如何透過台股基金或主動式ETF賺取超額報酬,讓長期獲利更上層樓?「說到底,團隊及台股經驗還是最重要的部分。」黑石財經執行長温建勳曾任投信基金經理人,他坦言,台股基金績效打的是團體戰,及長期累積下來的操盤經驗,也因此可以發現,上述13檔短中長期績優台股基金,集中在少數投信公司。
「像野村及安聯投信的台股研究團隊,過去在業界就享有極高評價,追基本面功夫一流,選股精準且犀利,長期績效可以穩定輸出、輕鬆打敗大盤,展現主動管理價值。」温建勳建議,投資人可觀察1年期、3年期、5年期基金排名,選定前四分之一入榜最多的投信,再挑選旗下適合自己的產品。
舉例來說,近1年台股一般股票型基金前10名中,野村投信旗下基金即占了5檔;近3年、5年整體基金績效也都保持領先地位,代表投研團隊對這波多頭趨勢掌握度高。
「主動式基金最重要任務在出奇制勝,適合指數極高或極低點位置;像目前台股持續創高,投資人擔心是否將出現邪惡第五波,此時就可考慮配置部分主動式基金,透過經理人趨吉避凶的靈活操作特性,規避漲多風險。」温建勳表示。
選股聚焦 寶石策略
而比較令人好奇的是,相較被動式ETF跟著大盤走,台股基金經理人如何在指數不斷創新高下,仍繳出超額報酬?近1年台股基金報酬率居冠的野村鴻運基金經理人戎宜蘋表示,聯準會如預期降息1碼,進入第四季大盤恐將利多出盡,此時選股應回歸基本面,「這段期間籌碼亂、體質虛、漲太快的個股,接下來都將打回原形。」
而針對第四季選股重點,戎宜蘋歸納出一套寶石(GEMS)策略。「G指的是未來1年個股獲利成長性,當大盤震盪回檔時,可趁機買進成長強勁的公司;E是進入門檻,即個股是否具備護城河優勢;M是毛利率,也就是在產品或技術規格升級下,個股獲利仍有提升空間;S是永續、強韌性,即評估公司獲利的延續性。」

國泰小龍基金經理人黃維泰則表示,AI成長趨勢明確,包括伺服器、先進封裝、ASIC相關個股,現階段雖在高檔但股價支撐強勁;尤其美國貨幣政策轉向寬鬆,就過去經驗,科技股評價可望維持高位。再拉長至明後年來看,AI應用及新規格持續擴散,短期震盪在所難免,但逢拉回仍應站在買方,持股鎖定雙核心策略,即聚焦輝達GPU規格升級受惠股(散熱、電源管理、高速傳輸)及ASIC供應鏈。
近期新寵 仍在AI
至於近期市場新寵、00981A基金經理人陳釧瑤也強調,第四季投資主軸仍在AI。「持股方面,主要以長線成長趨勢明確的龍頭股為核心,並留意需求從一線廠向外擴散的外溢效應,藉此挖掘受惠的二線廠。」而隨著AI產品持續更新換代,對相關零組件及材料供應商影響,需透過持續追蹤、及時調整受惠及受害股。
對於想要強化投資組合、持盈保泰的投資人來說,主動式台股ETF是選項,但也別忽略已在市場歷練許久的台股基金,當然目前指數已高,定期定額分批進場仍是最佳策略。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