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對賽道,投資這條路可以事半功倍!」經營臉書粉絲團「美股探路客」的版主Andrew,以美股作為投資主軸,他認為,相對於台股,美股資訊透明、市場成熟且成交量大,更重要的是,引領全球潮流、改變時代的公司都在美國,「美股就是對的賽道!」靠著選對賽道,Andrew創造年化報酬率至少25%的績效,達到3年翻倍、5年翻3倍的成績,累積出八位數身家。
達人理財/選對賽道順勢而為 史丹佛博士揭年賺25%投資心法

臉書粉絲團「美股探路客」版主Andrew是創投出身,投資經歷超過20年,靠著選對賽道、順勢而為,創造年化報酬率25%的亮眼成績,實現3年翻倍、5年翻3倍的致富成果;他強調,風口上連豬都會飛,只要吃到趨勢紅利,投資可以很輕鬆。

而他不僅強調要在對的賽道奔跑,更直指順風而行的重要,「在風口上,連豬都會飛,看對趨勢,才能吃到時代紅利。」現階段他特別看好AI、半導體、電動車、太空等領域的發展動能。
策略一 微笑曲線+大雁理論 挑出好標的
Andrew舉AI產業為例,高階人才以及資金如洪流般湧入,出現明顯的「勢」,「只要沾上邊的公司,幾乎全都受惠,這一股大勢很容易判斷,只要順勢而為,都能順風順水;反觀傳產或景氣循環股,對總體經濟敏感,如果一檔股票要花你大量時間研究,才能看出好壞,那往往不是好投資。」

抓到趨勢後,接下來就是挑對股票。Andrew說:「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提出『微笑曲線』理論,曲線的左右兩端是技術、專利、品牌和服務,中段是組裝和製造,左右兩端的公司最值得掌握。」以輝達為例,品牌價值牽動全球產業供應鏈,是投資首選。
另外,「大雁理論」也是他選股遵循的法則,從中可以看出群聚效應和產業演進階段,抓到最具競爭力的標的。「當然後續還是要追蹤獲利、營收成長與經營誠信度,才能安心長抱。」他提醒,華爾街對公司獲利預估是市場關注焦點,「要是連華爾街分析師都算不出公司未來獲利,代表難以預測未來性,這樣的公司市場不會買單。」
策略二 鎖定財報後電話會議 追經營能力
創投出身的Andrew特別重視「投資後管理」,「過去在職場工作,會被要求持續追蹤公司的治理能力。」他分享,預估未來獲利很重要,但團隊經營能力及誠信度更是檢視重點,「要是公司實際表現和市場預期偏離太多,代表管理層掌控度不足。」

他再以輝達為例,公司自2022年至今,季度EPS(每股純益)僅二次不如預期,符合「穩定經營」的條件,「很多時候會看到有些公司講得天花亂墜,然後股價飆漲,但若之後表現不如預期,就馬上被打回原形;所以投資很重要的是不只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
而每季公司公布財報後的電話會議(Earnings Call),就是他檢視團隊經營能力的重要依據。像微軟在2024年第三季公布的財報,顯示業績優於預期、但未來指引不如預期,導致隔日股價重挫6%,「若沒追蹤電話會議,很容易誤判公司營運轉壞,錯殺好公司。」事實上,微軟在會議中解釋,AI服務只是短期受供應延遲影響,但後續成長力道仍強,果然隔年Azure營收年增35%,且股價三個月上漲3成。

還有一次經驗,是輝達2024年第四季財報出現毛利率下滑的情況,原因是Blackwell生產良率不佳所致,「美銀分析師在Earnings Call追問:是否已經見底?公司給出肯定答案,隔季數據證實落底回升。」Andrew說,Earnings Call中公司的回覆,經常能看出關鍵點,只要學會判斷,就能抓到進場時機,「二次我都趁股價盤整時加碼。」
策略三 本益比和本益成長比 判斷進出場
針對進出場點,Andrew表示自己通常是運用本益比(PE)及本益成長比(PEG,衡量成長型股票是否昂貴或便宜的指標)做判斷,「只要估值合理,股價未來就還有表現空間;相對來說,再好的公司,沒有在對的價位出手也會慘摔。」他苦笑回憶,曾在太陽能公司Enphase Energy高估值時進場,結果股價腰斬,讓他學到寶貴的一課。

他以輝達估值為例,10月17日股價約為183美元,PE約32.1倍、略高於中位數平均值30.7倍,PEG約0.9倍,略低於負一個標準差的1.14倍,可看出整體估值略低。
此外,他也會搭配「成交量分布圖」觀察支撐和壓力,「該圖代表的是這段時間投資人買進的平均成本,跌破支撐三天沒站回,就是趨勢轉弱。」Andrew解釋,適度停利是提升報酬的方式之一,若股價漲超過一個標準差,且線型轉弱,如指數移動平均線(EMA)跌破21日,他也會分批減碼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以中長線波段、穩健獲利為首要目標的Andrew,目前投資組合中美股占6成、持有約十檔標的,且每檔占比不超過20%;另外,美國短期公債與現金則約占15%,目的在提升資產彈性。

他透露,手中前三大持股分別為輝達、禮來(Eli Lilly)和法拉利(Ferrari),其中輝達是AI龍頭,禮來則是因其減肥藥與歐洲巨頭諾和諾德(Nordisk)市占呈黃金交叉,「減肥還能改善心血管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潛在商機龐大。」至於持有法拉利,是因高端品牌抗景氣循環,加上管理層值得信賴。

身為美國史丹佛大學航太博士,且具備產業經驗與創投背景,Andrew深諳公司基本面與估值邏輯,「印象最深的是他曾經替波音(The Boeing Company)開發設計777飛機軟體,累積大量產業知識。」財經傳訊總編輯方宗廉觀察指出,Andrew的經歷,是他投資美股的強大武器,長期維持穩健報酬則是必然成果。
「了解越多,就越不會被情緒左右;持續提升對投資標的、市場與政經環境的認知,才能築起心理護城河。」Andrew強調。而這句話也是他一路以來對自我的要求。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