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社長小吃手記15/基隆人記憶中的廟口小吃(下)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基隆愛四路這一段的小吃多半是晚上營業,是真正的廟口夜市。
基隆愛四路這一段的小吃多半是晚上營業,是真正的廟口夜市。
上回談基隆廟口小吃說到仁三路轉愛四路,今天就繼續聊愛四路這一段的廟口小吃,它是傍晚以後才營業,我都叫它廟口夜市。
我在這邊要補充一下上一篇提到的苦瓜汁和泡泡冰,現在的老闆娘是我媽媽在暖暖國小的學生,我說以前打泡泡冰的是她哥哥,她說其實是他弟弟。然後更重要的是苦瓜汁現在的配方已經加了蜂蜜和檸檬兩味,還拿掉了芹菜。
所以我上次介紹給大家的配方比較健康,不過,也可以考慮擠一些檸檬,這版本我可以接受。不過我在現場看,可能是廟口紅了人爆多,不能像以前現點現打,所有東西都傳便便,這邊舀一瓢那邊舀一匙,苦瓜汁就好了,少了好多樂趣。
20251021food0021 (2)_2025-10-21.jpg
「隨緣蔬果汁」的苦瓜汁配方已經拿掉芹菜,並多加蜂蜜和檸檬。
另一個新發現是轉角的油蔥粿,這一攤仍像我印象中的一鍋溫油浸泡芋頭粿,木枱上放著油蔥粿。老老闆不在,由他兒子接手,我和他兒子聊天說以前油蔥粿一層粿一層油蔥好明顯,現在白白的一坨,看不出來千層,他說對啊,以前的油炸油蔥,油的顏色深,是因為炸了多次油蔥的老油很好吃很香,做出的粿層次明顯,但現在人要健康,衞生局規定很嚴格,所以不用老油,就看不出來千層的樣子了。
喔,原來如此。我有點失望又有點安心。不過,老老闆的美學好像沒有傳承給兒子,還是兒子不像老老闆那麼窮極無聊,現在枱前的油蔥粿東切一片西切一片,歪七扭八的,完全不是回憶中的那個完美金字塔。
20251021food0021 (3)_2025-10-21.jpg
最近造訪「基隆廟口油粿‧芋粿」,發現這一攤仍像我印象中的一鍋溫油浸泡芋頭粿,木枱上放著油蔥粿。
20251021food0021 (4)_2025-10-21.jpg
枱前的油蔥粿已經沒有老老闆的分切美學。
離開油蔥粿這一攤,左轉,發現紅燒鰻羹路邊攤不見了,變成一前一後兩家店面,而且紅燒鰻羹的死對頭,對面的八寶冬粉不見了。我嚇壞了,趕緊到路口喝一碗愛玉冰壓壓驚。這也是開了60年的老店,我問老闆娘,八寶冬粉去哪裡了?她說,哦,現在搬到這個路口右邊直直下去大麵攤的旁邊,已經變成店面。那紅燒鰻羹呢?喔,兩兄弟分家了,各開各的。說著說著愛玉冰來了,我以碗就口,站在路邊兩三口入肚,冰涼脾透開。
20251021food0021 (5)_2025-10-21.jpg
到廟口一定要喝一杯老店的愛玉冰。
20251021food0021 (6)_2025-10-21.jpg
全透明的「愛玉冰」只加了檸檬,冰涼脾透開。(35元/小碗、50元/大碗)
接下來我選了記憶中紅燒鰻羹原地方正後方的店進去,抱著可能會失望的心情坐下來,點了一碗紅燒鰻羹。試一口,湯頭沒變,魚肉仍是入味的,而且一咬一抽,魚刺就輕鬆取下來,把魚刺丟到桌上,記憶中的味道又回來了。
我以前喜歡把刺堆在桌上堆得高高的很有成就感,而且大家都是這樣做,上一個客人離開,老闆娘抹布一擦一揮,堆得高高的魚刺一掃落地,老闆娘抬頭看我:「人客你坐」。地上全是魚刺,我毫無扺抗力的就坐下來了。
以前的老闆娘應該是這位年輕老闆的媽媽,她站在攤前,氣勢十足,好像周星馳電影帶髪圈穿睡衣的阿嬸。那時候廟口的攤位沒那麼多那麼雜,轉進愛四路的攤位到了傍晚4、5點,才三三兩兩出來擺攤,就這紅燒鰻羮和對面的八寶冬粉我最喜歡,那時候一碗25塊已經是廟口最貴的小吃。
我為什麼說他們是死對頭,因為只要一方漲價,另一邊一定跟著漲,而且我不能圖個方便,把八寶冬粉叫到這攤一起吃,仁三路很多店家是可以混合叫的,這邊絕對不可。不過因為東西好吃,我也不計較,吃完這攤再去對面就是了。
20251021food0021 (7)_2025-10-21.jpg
記憶中的老店分家,位在原本老攤正後方的「圳記紅燒鰻焿」,傳承了熟悉的湯頭滋味。
20251021food0021 (8)_2025-10-21.jpg
店面變得整潔乾淨,牆面上掛著過去的老照片。
20251021food0021 (9)_2025-10-21.jpg
「紅燒鰻焿」(前,75元/碗)是基隆夜市中的豪華小吃,加一碗「魯肉飯」(後,20元/碗)更有飽足感。
20251021food0021 (10)_2025-10-21.jpg
加了蔬菜熬煮的湯頭,清甜可口。
20251021food0021 (11)_2025-10-21.jpg
長條狀的鰻魚炸得酥脆,非常誘人。
20251021food0021 (12)_2025-10-21.jpg
濃稠的羹湯淋在酥脆的鰻魚上,得趕緊吃才行。
20251021food0021 (13)_2025-10-21.jpg
許多老客人依舊循味上門,就是為了吃一碗熟悉的羹湯。
這家紅燒鰻羹為什麼好吃,因為他的鰻魚酥炸得非常乾爽入味。海鰻魚很不好處理,所以我對它的價格始終能接受。我太太知道我喜歡,有時候回基隆玩會帶回家給我吃,不過自從它一碗漲到100元之後,她嫌貴就再也不順便帶給我了。沒錯現在一碗100元。是心理作用嗎?我覺得現在的紅燒鰻羹用不鏽鋼碗裝,好像比較大碗。
這家的鰻魚切成大姆指大小的魚柳,連皮抓進紅醩、醬油、五香粉醃入味,再入油鍋炸到酥脆,起鍋瀝油後乾乾爽爽的,要煮羹,只用清水煮白菜梗,放入大量的鰻魚酥,不加配料,湯頭自然鮮甜,全由鰻魚酥把味道散入湯裡,所以這湯是越來越好喝的。
上桌之前才加一匙烏醋、一匙香油、一把香菜。不過要維持湯好喝、鰻魚好吃,這有兩難,鰻魚酥不耐久煮會太軟爛,所以老闆不會讓它一直在湯內燉煮,不過生意好一直放新貨就不會是問題。我上次說過,這家店只要鰻魚沒吃完,可以免錢無限加湯,所以很多人叫一碗羹可以配兩三碗白飯,我問年輕老闆,他說現在仍是如此,看來古風不變,值得嘉許。
他說著剛好有人叫白飯,我看他直接在飯上淋了一瓢湯。不過,現在這家店有賣滷肉飯,這有點奇怪。可能大家都走多元方向,什麼都賣,聽說離他們很遠的八寶冬粉也賣滷肉飯,所以像以前一樣,你加一點我也要加一點,什麼都賣,什麼都不不奇怪。
這邊的鰻魚酥可以秤斤買回去自己複製紅燒鰻羹,以前200元一斤我常買,那天一問600元一斤,我舌頭立刻縮回去,怕買回去,沒討乖反而被太太念:那麼貴你也買,變觀光客了齁。
20251021food0021 (14)_2025-10-21.jpg
紅燒鰻羹分家後的另一家「維記紅燒鰻魚焿(李記)」仍維持騎樓攤的外觀。
20251021food0021 (15)_2025-10-21.jpg
紅燒鰻焿和魯肉飯是來維記必點的標配。
20251021food0021 (16)_2025-10-21.jpg
紅燒鰻焿的味道仍和記憶中一樣,只是又漲價了。(100元/碗)
20251021food0021 (17)_2025-10-21.jpg
「魯肉飯」是維記唯二的招牌產品。(25元/碗)
以前我吃完紅燒鰻羹,一定會去對面再點一碗八寶冬粉。因為紅燒鰻羹跟前面的花枝羹一樣是磁碗很淺,一定吃不飽,八寶冬粉是中深的大碗,分量足,也是由老闆娘掌櫃,這家的冬粉是一絕,冬粉很容易煮到軟熟沒個性,這家的冬粉彷彿龍口粉絲的廣告語詞:久煮不爛。它Q彈有咬勁不說,大口咬下去,粉絲會扺抗你的牙齒,然後你稍微用力,它就簇一聲突發放棄扺抗,讓你一口咬到底,完成攻城掠地的成就感,好滿足。
滿足之餘你會發現口齒留香,原來是蝦羹、肉羹的湯頭,補足了味覺空隙。我覺得他的湯頭很像鼎邊趖,可能是蝦湯才那麼鮮。這家的魚翅肉羹也好吃。如果吃完八寶冬粉我還沒飽,會叫一碗魚翅肉羹,所謂魚翅不過是一些散翅飄浮散落在香菇羹湯中,主要是她的肉焿非常好吃,我在基隆廟口買肉焿乾貨,只買這家的。
20251021food0021 (18)_2025-10-21.jpg
「金茶壺八寶冬粉」也是從愛四路基隆廟口搬出來的老店。
20251021food0021 (19)_2025-10-21.jpg
舀羹湯的功夫也需要訓練,才能均勻撈到所有好料。
20251021food0021 (20)_2025-10-21.jpg
「八寶冬粉」的湯頭鮮美,粉絲Q彈而有咬勁。(85元/碗)
20251021food0021 (21)_2025-10-21.jpg
雖然搬離夜市,但依然只做晚餐到宵夜的生意。
紅燒鰻羹同一邊走十步就到松山活海鮮。哇。這家60年的老牌海產店,掛上了世界名廚波登來訪的照片,已經是名店。這可是我年輕的時候,在基隆市區最常吃的海產店。不過印象中,它以前有賣鵝肉,同學吆喝去吃,都說去吃松山鵝肉。以前的老老闆是我見過廟口最親切的老闆,他站在攤前,面對滿架的海鮮,和我討論什麼新鮮,什麼食材要怎麼做,常常說這樣就夠了,不要點太多,吃不完浪費了。我最常叫一盤鵝肉、炒竹蟶或海瓜子,烤鳳螺,再蒸一條時鮮的魚,然後大量的啤酒,同學聚餐哪能沒有啤酒?
20251021food0021 (22)_2025-10-21.jpg
「松山活海鮮」是基隆夜市附近最出名的老牌海產店。
20251021food0021 (23)_2025-10-21.jpg
松山的攤頭堆滿新鮮的生蠔與蛤蠣,客人可任選煮法。
20251021food0021 (24)_2025-10-21.jpg
店裡永遠高朋滿座,還吸引海外觀光客來嘗鮮。
20251021food0021 (25)_2025-10-21.jpg
超新鮮的烤鳳螺,來此必點
20251021food0021 (26)_2025-10-21.jpg
烤架上鮮甜多汁的鮮蚵也很受歡迎。
我那天站在松山活海鮮前面,老老闆不在了,現在好像沒看到鵝肉,我走到旁邊,他太太認出我,要她媳婦出來招呼,我看著攤子前的海味,點了竹蟶和他們現在的招牌生蠔。他的媳婦和老老闆一樣好客會做生意,竟然說送裴先生吃幾顆新鮮海膽,結果一上桌,兩盤海膽對切,一盤六個,我教大家如何用小匙吃海瞻,這個我最會。
20251021food0021 (27)_2025-10-21.jpg
「烤鳳螺」的肉非常Q彈飽滿。(200元/小份)
20251021food0021 (28)_2025-10-21.jpg
「炒竹蟶」火候剛好,肉質軟嫩。(250元/份)
20251021food0021 (29)_2025-10-21.jpg
帶殼烤的「烤鮮蚵」鮮甜度沒話說。(200元/小份)
以前我爸爸喜歡到海裡用鏢槍鏢魚,常常採海瞻、海螺回家吃,我們家吃海膽不是對切而是在上方挖一個孔洞,也是用小湯匙挖著吃,非常鮮美。那天在松山活海鮮吃的海瞻也是甜到不行,後來偷偷看了一下,哇!海膽200元一顆,老闆送的菜比我要付錢的貴。
我在這𥚃要教大家簡單做一道夜市料理,今天就挑以前我必點松山活海鮮的烤鳳螺好了。鳳螺本身味道甘甜,所以料理起來,非常簡單。可以直接下水煮熟或烤來吃,短時間就可上桌,沾台式五味醬十分合拍。
在入烤箱烤之前,先放進滾水燙一下,水再滾即可撈起,在烤盤上薄薄的撒一些鹽,把鳳螺鋪上,烤5、6分鐘,看貝殼微微燒焦,即可取出裝盤上桌。至於台式五味醬,要用到蒜末、辣椒末、薑末、糖、醋、酒、番茄醬和鳳梨汁,其他還好,鳳梨汁是大廚朋友特別提醒的,味道會強許多,就當作小祕訣吧。
另外再教大家水煮鳳螺,為什麼再加一種做法,因為那天和鏡文學總經理討論節目內容,我說會教大家做菜,董成瑜說:「好是好,但不要和你前兩本食譜的菜重覆,好像你只會做這些。」我剛剛講完烤鳳螺就害怕的想起來好像以前有提過,但人家夜市就是烤鳳螺啊,不然你要教什麼?但我腦海立刻看到董成瑜說:「好吧,那也沒辦法,只得如此了。」
好害怕,只好再教一種水煮鳳螺,這是香港館子做法:我叫它蒜香滷水鳳螺。請去中藥舗配個滷包,滷包內一定要有陳皮、羅漢果、胡椒、甘草。鳳螺先汆燙,將鳳螺上的蓋子揭去,再丟進鍋內,加水蓋過鳳螺再多一些,放進滷包,還有一把炸過的蒜酥及一小把小乾辣椒,水滾之後轉極小火,蓋上鍋蓋,差不多1小時,加胡椒粉,加鹽。鹽一定要這時候才加,因為鳳螺會釋出鹹味,如果已經鹹了就不加鹽。這個鳳螺是升級版,滷汁淋在飯上也好吃。
20251021food0021 (30)_2025-10-21.jpg
準備好新鮮鳳螺。
20251021food0021 (31)_2025-10-21.jpg
把鳳螺和香料一起放入鍋中。
20251021food0021 (32)_2025-10-21.jpg
放入滷包和清水開始煮。
20251021food0021 (33)_2025-10-21.jpg
簡單完成有港味的蒜香滷水鳳螺。
基隆廟口的美食,我以全家福元宵ending。吃過基隆廟口全家福元宵的人,大概永遠沒法再接受別的地方的元宵,這個攤子也是老店了,攤子旁邊有個小巷子,巷子底是它的本店,40顆一盒的冷凍元宵可外帶。
元宵和湯圓不同,湯圓是糯米團撖皮包進芝麻餡,揉成圓球。元宵不同,它是芝麻餡放在圓圓大竹盤上,撒糯米粉,大力晃搖竹盤,讓芝麻餡均勻沾裹上糯米粉成圓球,難度較高,這樣搖出來的全家福元宵皮薄餡美,煮元宵浮上水面,五顆元宵舀到碗裡面,這是五福臨門,加酒釀、加蛋,淋上桂花蜜的湯汁,暖胃又滋補,這是基隆人必吃的美食。
20251021food0021 (34)_2025-10-21.jpg
無論冬夏,「全家福元宵」的攤位前永遠圍滿食客。
20251021food0021 (35)_2025-10-21.jpg
剛煮好的元宵,白白嫩嫩,讓人一看就想吃。
20251021food0021 (36)_2025-10-21.jpg
夏天吃「酒釀湯圓」可以加冰水,口感更有嚼勁。(110元/碗)
20251021food0021 (37)_2025-10-21.jpg
一口咬下,元宵的芝麻餡汨汨流出。
後來長大了,我比較不吃得那麼滋補,我買回家放在冷凍室,吃前解凍1小時,水滾入鍋,浮起來再蓋鍋悶一下,讓元宵發起來、胖起來,打開鍋蓋,它會縮回來一些,撈起來放碗內,我就不放桂花蜜了,我喜歡泡東方美人茶,用這個充滿果香的茶湯放入碗內,紅澄澄的茶湯配上軟Q的元宵皮、甜滋滋的芝麻餡,是完美的搭配。
隨著年齡增長,原本是五顆《五福臨門》,變成三顆《三元及第》,現在已經是《一元復始》,只敢吃一顆了。我後來常常刷日本抹茶,加一顆全家福元宵,畫面極簡極美。我吃一口元宵立刻跌坐到日本的侘寂境界。
20251021food0021 (38)_2025-10-21.jpg
最貴的「酒釀湯圓蛋」,我只敢吃一顆。(125元/碗)
我這邊必須停一下,讓大家想像一下,那個只能吃一顆,只好努力營造儀式的畫面。

裴社長Profile

  • 《鏡週刊》《鏡文學》董事長,因曾任《壹週刊》總編輯兼社長,自此被眾人稱為「社長」。平日吃遍美食,又常向餐廳名廚請教,在《裴社長廚房手記》出版後成為暢銷美食散文作家,目前正在籌備第三本書。
20251021food0021 (39)_2025-10-21.jpg
已出版兩本《裴社長廚房手記》的裴偉,現在正在籌備以小吃為主題的第三本美食書。

廟口愛玉

  •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40號45攤位
  • 電話:無
  • 營業時間:12:00~24:00

圳記紅燒鰻焿

  •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愛四路24號
  • 電話:0939-393-801
  • 營業時間:10:30~22:30

維記紅燒鰻魚焿(李記)

  •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愛四路30號
  • 電話:0975-176-940
  • 營業時間:15:00~22:30,週二公休。

金茶壺八寶冬粉

  •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仁四路8號
  • 電話:02-2426-0685
  • 營業時間:16:00~22:00,週二公休。

松山活海鮮

  •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愛四路32號
  • 電話:02-2426-3749
  • 營業時間:15:40~凌晨01:00

全家福元宵

  •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愛四路50-1號
  • 電話:02-2425-0784、02-2425-3221
  • 營業時間:16:00~23:20,週一公休。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