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飯老闆娘的家在仁三路小吃街底十字路口再過去的大樓,家裡裝潢得很豪華,老闆娘很客氣的說:「我在廟口做生意賣油飯,沒時間照顧小孩功課,就拜託裴老師了。」我行禮如儀地認真對待小朋友的功課,不過,小朋友志不在升學,我教學沒什麼壓力,很愉快但也沒什麼挑戰。後來就沒教了。
裴社長小吃手記14/基隆人記憶中的廟口小吃(中)

那天談到蝦仁焿豬腳那一攤,他的隔壁有一連多家的油飯,廟口的油飯最重賣相,永遠攤上都是圓滾滾一個小山丘似的油飯,以前小時候經過,看他們競相拉客人,以為是對手。後來讀大學收家教學生,其中一家油飯老闆娘的小兒子要我家教,才知道這幾家店都是親戚一家人。
前幾年我去廟口吃東西,突然發現,攤位上福泰的老闆娘已經換成已是中年男子的我的家教學生,我特意去吃了一碗油飯,可能年代隔太久,他沒認出我來,有點小失望。





油飯兩邊各有一家值得介紹的攤位,一家賣咖哩飯象魚湯;一家賣花枝羹油麵。基隆可能是海港,最早接觸舶來品,最早接觸洋食,所以有深厚的咖哩文化。連珍餅店、李鵠餅店賣的咖哩餅有名,廟口的營養三明治旁邊有一家好吃的潤餅攤,包進去的包心菜一定是燙過咖哩醬汁的口味,可惜這家潤餅已經收掉,不然我一定會在節目中介紹。
另外就是這家咖哩雞飯。這家咖哩是黃咖哩,薑黃粉用得比較重,坐下來,叫咖哩飯,好像終年都穿日式有扣子汗衫的清瘦老闆,會盛一大盤白飯,然後從大鍋中舀出黃澄澄的咖哩醬汁,裡面有雞肉、洋蔥、洋芋塊和紅蘿蔔塊,料是不夠多的,但醬汁給得很大方,飯也夠分量,我如果逛廟口,想吃飽不想吃巧,第一選擇就是這攤咖哩飯。



不過如果口袋零用錢夠多,我會在這裡點家𥚃吃不到的象魚湯。巴掌大小的象魚不是全年都有,離開產地就不新鮮,現點現做,做法不過是加大量薑絲,上桌的薄薄一尾象魚,半沈浮在湯裡,下半肚灰白,上半背亮黃斑有圓點,肉極細,湯頭鮮美好喝,吃到肚子處,有點苦味,但這也是象魚的特色,一定要留一口湯,等吃完苦肚肉後再喝,你會感受到那口湯甜美甘醇,好像你喝好的紅酒,留最後一口,等二個小時後再喝的甘甜,完全體現苦盡甘來的滋味。


另一攤的花枝羹是我太太最喜歡的一攤,它剛好在天一香的斜對面,常常是我去吃滷肉飯,她吃花枝羹,再去泡泡冰那攤會合。這家花枝羹也賣大麵炒,也就是油麵,不過我很少一起吃,多是喝花枝羹。
花枝是貴森森的海鮮,這家花枝羹完全表現出來,用指頭算得出來的花枝焿,盛在極淺的小碗中,微微勾芡的湯汁也盛得淺淺的,是極簡藝術風格嗎?不過因為好吃,美味濃縮到這碗羹湯中,也沒聽過大家有什麼意見。這家花枝羹充分利用基隆海產的優勢,用新鮮花枝條抓魚漿做焿,再煮成羹湯,湯頭有些許蒜味,和台北人習慣的生炒花枝羹不同。





吃完花枝羹再往前走兩步,到了仁三路愛四路轉角,這家有最好吃的芋頭粿和千層油葱粿。老闆好像終日都掛著疲倦的笑容。他的攤前有一鍋溫油,旁邊一個木枱,枱面上放著招牌油蔥粿,這個油蔥粿是一層白粿,鋪一層油蔥,再疊一層白粿,層層堆疊,超過十層以上,我都叫它千層油蔥粿。





客人點油蔥粿,老闆就從上而下,斜斜地從旁邊片下油粿,裝盤,淋上鹹甜的醬油膏。他是斜切成條狀的,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還是老闆在生活中尋找樂趣,這個油蔥粿切到後面,會成為漂亮的金字塔形。如果是芋頭粿他會入鍋過一下溫油,再盛給你吃,芋香滿溢、軟Q適中。我往往只會點這兩様,至於搭配的貢丸魚丸湯,就不太點了。




從仁三路頭吃到這個轉角,大概已經沒有什麼肚子空間了。這時候頂多吃一杯泡泡冰加一杯苦瓜汁。結束。
泡泡冰和蔬果攤是我暖暖同鄉開的,她和她哥哥在暖暖國小是我媽媽的學生,我喜歡點花生口味,看她哥哥在大瓷碗中舀一兩瓢花生醬,剉上剉冰,然後用湯匙不斷地刮攪至色澤均勻、口感綿密,手不斷晃動,全身都用力,完全是體力活。吃完泡泡冰,我通常會到隔壁再加點一杯苦瓜汁,可能是心理作用,喝完苦瓜汁,我覺得之前所有吃下的油膩都瞬間化解了。


其實這苦瓜汁一點也不苦,好喝又健康。因為是暖暖同鄉,老闆娘有教我,我也在家裡常做,夏天喝來最解膩,只要家裡有果菜機,也就是食物料理機即可隨打隨喝。現在苦瓜剛上市,喝苦瓜汁消暑正得時(台語)。現在教大家做苦瓜汁。


準備苦瓜洗淨去瓤一切4片,苦瓜的內瓤是苦味來源一定要刮除乾淨。泰國芭樂一切6片去籽,鳳梨削皮一切8片不用去芯,蘋果一切6片去籽不用削皮,大芹菜用一瓣莖葉去葉洗淨。在果菜機中倒一杯飲用水,加1片苦瓜、2片芭樂、1片鳳梨、2片蘋果、1片大芹菜莖,蓋上蓋子,全部打成汁,即可完成一大杯的苦瓜汁。注意千萬不要加糖,已經有甜味,一點都不苦,非常好喝。


另外,基隆廟口的特色咖哩雞飯也在這邊教大家做。
煮咖哩雞用的雞肉是洋雞腿肉而不用土雞。土雞Q而洋雞軟嫩沒個性,但洋雞久煮也不老柴,萬一您誤了時間燉久了也不會失敗,適合這道薑黃咖哩雞。不過既然是做給家人吃,不是廟口做生意,用料可以澎湃一點,不需要雞丁飄浮在咖哩汁上。請用4隻洋雞腿、洋蔥一顆、紅蘿蔔一支、馬鈴薯兩粒、蘋果一顆。
香料則用新鮮薑黃兩支,不過新鮮薑黃不是市場一定買得到的,買不到可省略,但薑黃粉不可缺,當然還要薑黃咖哩粉、胡椒粉以及橄欖油。請將洋雞腿切小塊,洋蔥、紅蘿蔔、馬鈴薯、蘋果切小塊,薑黃和咖哩粉各半的量倒成一碗。



新鮮薑黃切片。熱鍋,放入橄欖油,油熱後將薑黃片平舗在鍋內煎香,然後將雞塊放入拌炒,當雞塊均勻染上黃色,此時將雞塊從鍋中先行取出放在一旁。因為雞肉快熟,不適合和根莖蔬菜久煮。把洋蔥、馬鈴薯、蘋果、紅蘿蔔放入鍋中拌炒,加水蓋過蔬菜,將整碗薑黃咖哩粉和胡椒粉倒入,加鹽及冰糖,試一下味道。
蓋鍋,轉中小火燉煮20分鐘。20分鐘後掀開蓋子,用馬鈴薯來試吃,只要馬鈴薯熟軟,即可將放在旁邊的雞塊放入,拌一下,蓋鍋10分鐘。打開鍋蓋,試一下湯汁的稠度,馬鈴薯不會釋出澱粉自然濃稠,若覺得湯汁較稀可適度勾芡。請用盤子盛飯,舀上大瓢咖哩汁在飯上,即是豐盛版的廟口咖哩雞飯。



我再教大家做花枝羹,不過離開基隆不太容易買到新鮮旗魚漿,不好做裹魚漿的花枝焿,就做生炒花枝羹好了。用新鮮花枝不沾魚漿,將花枝炒得脆脆的,配上酸鮮的湯頭,也非常有特色。
配合花枝,我用洋蔥加大白菜梗和白蘿蔔,湯頭則是柴魚高湯。先炒大白菜梗及白蘿蔔,加入柴魚高湯後燉煮到熟,加鹽及白胡椒味調味備用,在爐火上維持羹湯的沸熱。
接下來的重點是生炒花枝。用大炒鍋,下油,下厚切的花枝片,翻動鏟子爆炒。見花枝均勻沾油後,加入洋蔥絲翻炒。接著加米醋,大約1/6瓶,此時加醋,花枝會越炒越脆,酸的醋也會變甜,再加上醬油、鹽及大量白胡椒,看到醬汁滾,加少許烏醋,而後把另一鍋滾燙的羹湯倒入,酸香甜鮮,見湯再沸,即可裝碗上桌。



做生炒花枝羹要注意的是炒的順序,一定先炒花枝再炒洋蔥,洋蔥不用炒軟,維持鮮脆,炒時加醋,可強化花枝脆度。如果您把湯注入後才添醋,只有添酸而已,對生炒花枝沒有加分。這就是生炒花枝羹。舀在碗裡,撒上香菜,把夜市風味小吃帶到家𥚃。


裴社長
- 《鏡週刊》《鏡文學》董事長,因曾任《壹週刊》總編輯兼社長,自此被眾人稱為「社長」。平日吃遍美食,又常向餐廳名廚請教,在《裴社長廚房手記》出版後成為暢銷美食散文作家,目前正在籌備第三本書。

螃蟹羹‧油飯(沈記10號攤)
-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60號
- 電話:無
- 營業時間:12:01~22:00
珠記咖哩飯
-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基隆廟口46號攤位
- 電話:無
- 營業時間:10:00~24:00
花枝焿‧大麵炒
-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基隆廟口第40號攤位
- 電話:0932-358-186
- 營業時間:10:00~凌晨01:30
基隆廟口油粿‧芋粿
-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42號基隆廟口第66號攤位
- 電話:0912-274-173
- 營業時間:11:00~20:00,週一公休。
陳記泡泡冰創始店
-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25號基隆廟口第41號攤位
- 電話:0979-686-113
- 營業時間:11:00~23:00
隨緣蔬果汁
-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愛四路1-5號
- 電話:0933-918-578
- 營業時間:09:30~20:00,週日公休。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