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能力強的聶雲,是許多國際活動、跨國廠商都愛找的最佳主持人選,從小移民美國的他,英語算是母語,說得一口流利外語是大家對他的熟悉印象,就連上街走在路上,還會有不認識的家長上前詢問:怎麼教孩子英語?
【聶雲買房有撇步】他不僅英語超流利 理財語言也呱呱叫!

「When the buying stops, the killing can, too.(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藝人聶雲站在台上,用流利的英語跟所有人呼籲,他是這場公益活動的主持人,面對來自美國、日本、香港、台灣等地的與會嘉賓,他不停地用英語Hold住全場,讓活動圓滿進行。
固然國際語言很重要,但聶雲認為,還有另一項語言能力也很重要。他談道:「每個人都應該把理財當成是一種語言,這種語言你會說,對日後一定有幫助。」
外語能力強的聶雲,理財語言也說得一樣流利。曾有媒體披露聶雲在台北大直買賣過房子近10間、獲利至少上千萬元,實際跟他求證,他低調答:「沒那麼多間,個位數。我做事很實際,房子是買來自住的,孩子一個接一個生,生了3個,住不下就要換嘛!」至於獲利多少?他只透露「非常好」3個字。

回顧台灣房市過去15年的發展,很多人在多頭波段中賺到錢,但要像聶雲在低檔認為「租不如買」、又在高檔警覺「買不如租」的人,倒是很少見。面對「房產大戶」的形容,聶雲卻謙虛笑說:「我不是絕頂聰明的人,以前也不懂投資,是走了一些路,才了解那1%富人早就知道的事。」
學商的聶雲認為,這世界是少數人賺到多數的錢,而那些少數人只占世界人口的1%,他們是絕頂聰明、有無限資源的富人,「我沒有那麼厲害,能知道1%的天才在想什麼,可是我可以看看其餘多數的99%人在做什麼,嗅到一點感覺,然後避開跟他們一樣的行為,這樣會讓我比較接近那1%的富人。」聶雲的理財方式就這麼簡單,他笑稱這是「白痴理財法」。
「我做最對的事,就是在大家不看好的時候進場。第1間房子是跟地主買,閒逛路過樓下,問了警衛無意間挑到,因為那時沒人想買房子,所以大樓裡有好多間隨便我挑。」聶雲到現在都還記得,他開口問價錢時,地主回他「房市不好,價錢好商量。」避開多數人的反對,他第1次成功在低檔買到增值屋。

「如果有人跟你說,房地產只會漲、不會跌,那他一定是騙你的,或者他可能沒投資很多年。」聶雲指出,只漲不跌的東西是不存在的,房地產只是景氣循環相對長,一好就漲10年,很容易讓人忘記它曾經乏人問津;台灣2003年SARS風暴、美國2007年次貸危機,都讓人不敢進場買房。
「房價暴跌時,跟沒人要的高麗菜一樣,反過來思考,當便宜的高麗菜出現,也是機會。因為供需間自會找到平衡。」就像他在次貸危機後回美國買房一樣,處處黃金,但現在他打開常看的美國房仲網,指著自己熟悉的區域說:「這個住宅區我買過,你看這間房子售價34萬8千美元,我之前交易過的房子才買19萬美元。」
因為自己的經驗深深體會到理財語言的重要,1年多前,聶雲推薦大兒子Nathan看《富爸爸,窮爸爸》這本理財暢銷書,讓今年才14歲的兒子,已經懂得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並且領悟到「買低賣高」的投資精髓。現在Nathan跟爸爸一樣,英語流利,而且正在學說理財語言。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