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發生寄養家庭孩童相約集體逃亡的事件,其中一個女孩從小被安置,不僅狀況穩定,也幾乎把寄養爸媽當成她的親生爸媽,沒想到她失蹤半年後,出面指認寄養爸性侵。當時所有社工都非常震驚,大家對寄養爸的印象都是人很老實,每次訪視,也都感受到這個家的溫暖。
【我們不是神番外篇】少女控寄養爸性侵陷羅生門 社工自責更挫折

政大社工所博士生楊蕙如說了兩個故事。
女孩因此被安置,並堅持提告寄養爸,但寄養家庭始終否認,也憤怒指控小孩說謊。性侵疑雲變成羅生門,這個無法得知真相何在的事件,使家庭中的每個人都陷入痛苦。更殘酷的是,社工必須上法院做陳述,她困惑地說:「我會懷疑是不是自己沒發現異狀?是不是自己的錯?還是真的就沒有異狀?沒有真相,我要講什麼?如果我相信任一方,真相卻不是如此,我就對不起另一方,那種掙扎很強烈。」
不久後,寄養爸因病過世,女孩也逃宿失蹤,這個案子因此無疾而終,「因為被告跟原告都消失了,這對我打擊很大,我第一次知道,原來沒有真相會令人如此痛苦。」
另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一名富二代娶了不被家族接受的太太,他選擇婚姻,與家族斷絕關係,夫妻倆獨立生活,生了很多小孩。原以為是偶像劇的浪漫結局,卻成了殘酷現實的開端。爸爸為了多賺點錢養家,去做粗工,小孩多問題也多,媽媽在家照顧孩子,兼做家庭代工,各種情緒壓力累積,也發生了管教問題。
「他們的經濟狀況是,阿嬤不認兒子,卻認孫子,一直幫孫子買股票,但股票被阿嬤扣住不能動,所以他們家生活有問題,但經濟補助和福利卻一直無法申請通過,拿不到社會資源。」楊蕙如無奈地說,這個家庭因為問題叢生,而有各種社工介入協助。
有次,她聽其他社工說,這家人又多了一個孩子,她去找這對夫妻確認,「他們坐在我面前面紅耳赤地否認,但我聽到房間有嬰兒哭聲,他們一直道歉,說不是故意騙我的,因為他們捨不得墮胎,又不好意思動用社會資源,給我們添麻煩。我聽到時很難過,他們家很努力在生活,別人生小孩普天同慶,他們生小孩卻要拚命隱瞞。」
後來爸爸積勞成疾,罹癌住進安寧病房,媽媽和小孩團結起來,照顧爸爸和最小的嬰兒。爸爸告別式那天,媽媽很平靜地送楊蕙如一張卡片,上面有他們全家福照片,並說:「雖然我們家經歷那麼多不幸,但謝謝這不幸中有妳的陪伴。」
楊蕙如說:「面對卡片我感到很羞愧,雖然他們家問題很多,但他們不看待自己是問題家庭,我覺得我被這個家庭散發出來的能量支持到了。所以不見得把問題都解決才是助人工作的成就,光是人跟人如何依靠彼此面對不幸與難關,這就已經很值得了。」
★鏡週刊關心您:遠離家庭暴力,可通報全國保護專線113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