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人口成長速度是唯一可和中國抗衡,英語又是官方語言,台灣沒人要去,就由我來打前鋒。」10年前,莊宇龍帶著未婚妻與1名業務,前往印度汽車工業城普那設分公司,親自拜訪客戶,推銷車床、大型臥式搪銑床、CNC汽機車鋁圈加工機。 初期,莊宇龍在印度一待就是半年,為了接地氣,他決定自行培養印度人才。「我找當地高中生,不找大學生的原因是他們已經定型了,有自己的文化想法,我讓這些孩子們來台灣念大學,除了機械專業,他們也要學中文,未來這些孩子幾乎可以服務全世界的客戶,不是只有印度。」 面對半大不小的高中生,也增添管理難度。曾是小學生、隻身赴日本念高中的莊宇龍坦言:「高中生最困難的地方是他們其實還不夠成熟,突然間沒人管,得到100%自由,自律差一點會受到很多誘惑,甚至走偏,何況基於男女平等,我也招女學生,萬一懷孕怎麼辦?」莊宇龍親自出席招生會,一一和家長懇談。 「現在大家都喜歡念商管,沒有人要念機械、傳產,加上少子化,台灣人口又越來越少,人才要從哪裡來?這是一個產業很大的危機。」透過建教合作,莊宇龍企圖打造人才庫,「1屆30人我如果能成功培養5名願意留下來的新血,我覺得就很值得!在一個沒有人才的環境裡,你如果有人才,這不就是你的最大競爭優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