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素珠與陳淑貞相差7歲,對外多以姐妹相稱。簡鸝鴻婉轉地說:「享齊人之福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我國小時,媽咪(陳淑貞)來到我們家,其實我不會覺得她介入我們家庭,反而沒有她的話,可能我們這個家就散了。」「爸媽年輕時脾氣都比較硬,每次吵架,媽媽負氣回娘家,媽咪都會勸我爸以和為貴,叫他就算用求的,也要把我媽求回來,不讓外人看笑話。」陳淑貞為了愛情,幾乎與親友斷了聯繫。
【2個媽扛爸業2】小媽伴父赴花蓮創業 一定讓大姊先發言
雖是銅板價便當店,但從招牌看板、牆上一幅幅蒼勁有力的書法字畫,透露著主人的才氣。簡家從前在宜蘭經營多家戲院,簡秋正負責畫電影廣告看板,婚後先開建設公司,又在南方澳經營海鮮餐廳,因被友人倒帳跳票,負債的他,帶著二房妻子陳淑貞前往花蓮,找尋事業第二春,元配曾素珠則暫留在宜蘭照顧孩子。
「剛到花蓮時,我們是做熱海小吃部,賣宜蘭的切仔麵,生意很差,1天做不到700元,我一直想回宜蘭,先生說給他1個月,假設爬不到5,000元,他就打道回府。」陳淑貞回憶,簡秋正觀察花蓮當時沒有任何一間排骨飯,他選用溫體豬的里肌肉切片,醃漬自行調配、鹹中帶甜的醬汁,再裹上薄薄一層濕粉油炸,推出35元有菜、有肉、還附湯的排骨便當。
當時的店僅5坪大,鄰近天祥戲院,每逢莒光日或電影散場,湧入飢腸轆轆的學子、阿兵哥,讓小店人氣強強滾,拚了3年,生意上軌道後,簡秋正才把大房與孩子們接來團圓。1個屋簷下住了2位女主人,孩子們喊親生母親「媽媽」,喚小媽「媽咪」,陳淑貞堅持不生育,對待簡鸝鴻姊弟3人視如己出。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