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媽扛爸業4】寧可少賺也不想整天油膩 她用不變守住父親精神會員專區財經理財便當店出餐壓力大,廚房就像另類戰場,簡鸝鴻(左)年輕時一度抗拒返家接班。文 王筱君攝影吳貞慧影音陳昱弼發布時間 2020.08.07 10:54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35 臺北時間便當店台灣老店美食家花蓮排骨熱海排骨大王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簡秋正的2個兒子簡光志與簡御展,退伍後就到店裡幫忙。簡御展自嘲:「我爸很凶、要求嚴格,一起工作他常忘了我們是親人,所以我的廚藝反而是資深員工教的。」簡光志因身體不好,多數時間在家養病;簡鸝鴻嫁得早,早年在宜蘭新月廣場負責財務管理。曾素珠說:「3個孩子中,女兒無論脾氣、做事方式,都最像她父親。」簡鸝鴻說:「我爸常有意無意問我什麼時候要回來接?」簡鸝鴻(右)無論脾氣或做事方式都和父親簡秋正(左)最像,8年前決定回家幫忙,替父母分憂解勞。(簡鸝鴻提供)「父親把所有心思投入在便當店,我們幾乎沒有家庭或親子時間,我心底其實有點排斥,加上年輕時愛漂亮,寧可坐辦公室賺少少的錢,也不想整天做便當油油膩膩。」然而隨著父母年事漸高,體力大不如前,簡鸝鴻8年前回到花蓮,希望能減輕爸媽的重擔。在父親訓練下,簡鸝鴻(左)已可獨當一面,但陳淑貞(中)擔心女兒忙不過來,主動加入打菜、裝便當行列。比起父子間容易硬碰硬,心思細膩柔軟的簡鸝鴻,即使對經營有不同想法,也會以父親的意見為優先。「我覺得自己有很多地方不及爸爸,尤其是在研發新菜能力與精神,所以我會提建議,但如果父親還是堅持,我會選擇依他。」像是簡秋正堅持用現金發薪水、付貨款,打烊前仍要補滿餐檯上的菜,讓最後一位上門的客人不會有差別待遇,在變與不變的拉鋸間,有時後者反而能保住老店精神。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限時優惠每月$79元 全站看到飽加入premium會員$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解鎖單篇報導已經是會員?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