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吃門道2】誰說肉圓只能加甜醬跟蒜泥?「正彰化肉圓」為經典小吃換上麻辣新裝會員專區美食旅遊「麻辣肉圓」從香港麻辣魚蛋找到靈感,湯底香麻不辣,Q彈的爆豬皮與肉圓皮相當速配。(80元/份)文 許世哲攝影胡耀仁發布時間 2021.06.01 10:00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38 臺北時間肉圓小吃彰化麻辣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如今堪稱彰化美食門面的肉圓,最早卻誕生於天災。邱明憲說,彰化曾發生嚴重水災,當時為了救饑,用地瓜粉包餡煮湯吃,就是肉圓的原型。邱明憲推薦的81年老店「正彰化肉圓」,至今仍堅持用純地瓜粉做皮,因為不加修飾澱粉,色澤帶點灰,卻更有古早味的樸實感。「我很喜歡那股根莖類的自然味道。」邱明憲笑說。「麻辣肉圓」從香港麻辣魚蛋找到靈感,湯底香麻不辣,Q彈的爆豬皮與肉圓皮相當速配。(80元/份)彰化肉圓也發展出諸多門派,光是油溫,就能分出高溫酥炸、中溫Q韌、低溫軟嫩等不同口感,正彰化肉圓採先低溫、再中高溫的兩段式炸法,充分發揮地瓜粉皮的Q彈優勢。「香菇肉圓」(右上,45元/份)、「蛋黃肉圓」(左上,50元/份)、「干貝香菇肉圓」(下,75元/份)都是經典口味。因為採用純地瓜粉,肉圓皮呈現天然淺灰色。這裡的肉圓採中低溫油浸,表皮緊實Q彈。搭配用糯米粉、花生粉為底煮成的「甜醬」,是彰化肉圓的一大特色。第四代老闆娘楊雅嵐在堅守傳統同時,也想方設法讓家傳的小吃更加精緻,內餡的豬肉用的是酵素豬,醬油是黑豆壺底油,除了基本的香菇筍丁,進階版還包進干貝、蛋黃,水分被厚厚的粉皮鎖住,在高溫下有如做蒸氣浴,吃來多汁又飽滿,頗符合彰化人小吃精做的精神。除了經典的「秘燉補氣龍髓盅」(左,75元/盅),當季的「杏鮑菇子排盅」(中,50元/盅)、「阿嬤酸菜豬肚盅」(右,50元/盅)也值得一嘗。傳統式的燉露不加水,湯頭全靠蒸氣和食材本身的水分滴成。在這兒也喝得到源自辦桌菜的「燉露」,顧名思義,是將食材一盅盅放進蒸籠中,以蒸氣和食材原汁滴成湯頭,「現在為了求快,很多都是另外熬一大鍋湯加進去,但我們還是想要堅持傳統做法。」第3代老闆娘薛瑛美說。用金門酒釀酸白菜為底的「酸菜白肉肉圓」酸鮮回甘,相當適合夏天。(80元/份)「爺爺菜圃米肉圓」用苗栗日曬菜脯絲做出令人懷念的鹹甘古早味。(65元/份)為了讓肉圓的形象更年輕,雅嵐還花半年開發「麻辣肉圓」「酸菜白肉肉圓」等新口味,除了湯底講究,連內餡也重新設計,前者拌入以10來種中藥炒製的麻辣醬;後者加了來自金門的酒釀酸白菜,完成度頗高。雅嵐還透露未來可能推出焗烤、日式焦糖等口味,讓人實在很期待肉圓這種百年小吃,還能換上什麼年輕臉?第四代老闆娘楊雅嵐(右)和媽媽薛瑛美(中)、丈夫林宗翰(左)傳承家族口味的同時,也不斷改革創新。店內的桌椅和地磚帶點古早風情。創立於1940年的「正彰化肉圓」是在地人氣老店。正彰化肉圓地址:彰化縣彰化市陳稜路203號 電話: 04-722-7868營業時間: 10:00~19:30,週四公休。帶路人邱明憲人稱小王子,土生土長彰化人,從事旅遊業多年,2011年返鄉展開田野調查、設計在地遊程、策劃多本彰化深度旅遊書,現為「旅。咖啡」店長、「旅庫。彰化」創辦人。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