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海番外篇】離開電視台,紀錄底層生命 他卻連自己的國家都回不去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青年時代的聞海在揚州古城取景,25歲的他剛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攝於1996年。(聞海提供)
青年時代的聞海在揚州古城取景,25歲的他剛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攝於1996年。(聞海提供)
聞海在台灣期間,住在台北河堤邊,去他家過程有點曲折,因為要鑽進防火巷,建築又密集,跟隔壁都貼得很近,他走在前頭帶路,突然我就跟丟了,正在東張西望,他從某個暗處打開門,招呼我們:「在這兒。」 這次來台遇到疫情不能出門,會不會有點悶 ?他說不會,自己可以接受很克難的環境:「我在雲南農村拍片住了2年,房東的被子像菜乾一樣,床底下都是發芽的土豆,頭底上還放了13個水桶,接漏水。」
他真的很能適應環境,2016年他在寶藏巖當駐村藝術家,那天他帶我們故地重遊,穿著汗衫,很自在地踩著一台老鐵馬,騎在羅斯福路,完全溶入台北街頭。
他1971年出生於海南島, 在湖南岳陽長大,父親是軍人,全家都住在部隊大院,小鎮歲月靜好,他卻快窒息,家裡訂的雜誌是唯一窗口。長沙親戚家有西洋畫冊,他成天跑去,看得癡迷。「所以我想去北京,只有北京有這些電影啊,藝文的資源。」小鎮文藝青年在25歲如願以償,考上北京電影學院,但學校很封閉,老師也保守,他的學習都在體制外,跟藝術家同學鬼混 ,跑去法國使館看老電影放映,「聽不懂法語, 至少可以看畫面。」
聞海在台灣分租2坪小雅房,疫情期間足不出戶,過著簡樸自律的生活。
北京電影學院的崔衛平教授曾寫下聞海投入紀錄片的經過,當年他從湖南老家到北京念電影學院畢業後,投入央視的新聞部門,製作時事專題常常得獎,卻辭去這份令人稱羨的工作,要自己出來幹導演,為此聞海的父親曾4次從湖南到北京找兒子懇談,勸他回心轉意,青年導演正值意氣風發,正要投入時代浪潮,哪會聽勸。10年後回湖南老家,他才跟父親坦承:「你當年跟我說難,我還不知道⋯⋯我現在知道了,真的很難。」
他後來很少跟家人講自己的工作。 問他爸媽怎麼理解他在拍什麼, 他跟我說一個別人的故事:「法國有一個很厲害的中國畫家叫嚴培明,他說自己一定要在中國做一次展覽,趁他老媽沒死之前,要不他老媽一輩子都不知道他在幹嘛,他要在老媽面證明他自己有多富,多有名氣⋯挺逗的。」別人的故事挺逗的,但想到自己的電影在中國也從來沒放過,他就比較笑不出來,嘆口氣:「其實在中國,我們就是邊緣人。紀錄片導演就是底層人拍底層人。」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