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清冰箱4】馬鈴薯不發芽的關鍵 就是讓它遠離壞朋友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根莖類蔬菜是好保存的餐桌常客,但要讓它們乖乖不發芽,得摸清它們的脾氣才行。
根莖類蔬菜是好保存的餐桌常客,但要讓它們乖乖不發芽,得摸清它們的脾氣才行。
根莖類蔬菜也是疫情期間相當受歡迎的囤糧,但其實它們對保存環境的溫度、濕度、光線都很敏感,番薯、胡蘿蔔、洋蔥如果發芽還可以吃,頂多影響營養價值和口感,但馬鈴薯可就不一樣了。
茄科的馬鈴薯,見光後容易變綠、冒芽,產生有毒的生物鹼,一定要放在乾燥、涼爽、陰暗的地方保存,也要避免與洋蔥、蘋果、香蕉等會產生乙烯(具催芽效果)的蔬果放在一起。
許多食譜都會建議烹煮根莖類蔬菜時要冷水下鍋,這是因為在攝氏50至70度的溫水中,酵素會分解果膠,重新形成網狀結構,從而讓蔬菜不容易被煮崩,澱粉在這個溫度下也會稍微被酵素分解成糖類,吃起來就更香甜。
傳統的「羅宋湯」要加甜菜根,但濃郁酸甜的茄汁口味也很好吃,食材也更易取得。
牛肋條先煎過會因梅納反應產生香氣,讓燉菜更美味。
罐頭番茄比新鮮番茄口感更濃郁,還省去剝皮的麻煩。
除了迷迭香、百里香等西式香料,如果換成八角、桂皮、醬油,就是中式紅燒風味。
像「羅宋湯」「煎薯塊」這類需要保持外型完整的料理,就需要冷水下鍋。但如果是「馬鈴薯沙拉」等要搗成泥的食譜,雖然滾水再下鍋也無妨,但我更建議用蒸的,既保留蔬菜的甜味和營養,也不會讓成品過度濕爛。
「煎薯塊」外香脆內鬆軟,是老少咸宜的配菜。
馬鈴薯不要煮到全軟,筷子用力才能戳過去的程度最剛好。
薯塊表面的澱粉略為糊化,加上香料和油拌過就會形成麵衣的效果,煎過更酥脆。
「馬鈴薯沙拉」直接當配菜吃,或夾麵包當早餐都很不錯。
馬鈴薯外皮先畫一圈刀口,蒸過後更好剝皮。
壓薯泥時不要壓過頭,保留部分薯塊,口感更有層次。
蔬菜抓鹽擠去苦水,可去除菜腥味,並預防沙拉太濕。
除了火腿,加罐頭玉米或鮪魚也相當好吃。

煎薯塊食譜 材料(4人份):

  • 馬鈴薯⋯2大顆
  • 奶油(可用植物油取代)⋯1大匙
  • 橄欖油、鹽、胡椒、迷迭香等喜歡的香料⋯適量
做法:
  1. 馬鈴薯洗淨切大塊,冷水下鍋煮,直到邊角有點糊軟、但用筷子戳還有點硬的狀態,撈起備用。
  2. 在做法1的薯塊中加入橄欖油、奶油、鹽、胡椒與切碎的香料拌勻。
  3. 平底鍋中加入油,薯塊下鍋,小火煎到表面金黃。起鍋時可用新鮮香料裝飾

羅宋湯食譜 材料(4人份):

  • 馬鈴薯⋯2大顆
  • 牛肋條⋯400克
  • 胡蘿蔔⋯1條
  • 洋蔥末⋯1顆
  • 蒜末⋯1球
  • 水煮番茄罐頭⋯1罐
  • 番茄糊罐頭(可省略或用番茄醬取代)⋯2大匙
  • 月桂葉⋯2片
  • 迷迭香或百里香⋯1小把
  • 黑胡椒、鹽、食用油⋯少許
做法:
  1. 牛肋條洗淨切大塊,用油煎至表面金黃。
  2. 在做法1的鍋中倒入蒜末、洋蔥碎炒香,下番茄罐頭與番茄糊,把番茄壓爛。
  3. 加入切大塊的胡蘿蔔、馬鈴薯、月桂葉與黑胡椒,加水淹過所有食材,小火燉1小時,並用鹽調整味道,即可享用。裝盤時可用新鮮香草裝飾。

馬鈴薯沙拉食譜 材料(4人份)

  • 馬鈴薯(可用地瓜取代)⋯3大顆
  • 火腿⋯4片
  • 胡蘿蔔⋯1小條
  • 小黃瓜⋯1條
  • 沙拉醬⋯1小條
  • 鹽、胡椒⋯少許
做法:
  1. 火腿切小丁備用。馬鈴薯在表皮畫一圈刀口,以電鍋蒸到用筷子能輕鬆插透的程度,剝皮備用。
  2. 胡蘿蔔與小黃瓜切薄片,用鹽抓醃後擠乾水分備用。
  3. 將做法1的馬鈴薯放進大盆裡搗碎,加入沙拉醬、火腿丁與做法2拌勻,並用鹽與胡椒調味。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