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在《古今食事》一書中就提到:「家常鼎食,以羹為主,羹字從羔從美。羔為小羊,美為大羊。」段玉裁註說文的美字,直截了當的說羊大則肥美。六畜中獨以大羊為美,羹字有大羊小羊,以羊為羹,其美味可以想見。
【裴社長廚房手記170】隨園食單中的古法羊肉羹 好吃到你不敢相信

宅在家裡看食書,看到清朝袁枚的《隨園食單》。裡面有多道食譜令我躍躍欲試,今天就先挑一道羊羹來試做。為什麼要先挑羊羹?因為羹字有羊,羊羹滋味想必可以期待。
袁枚是清朝乾隆時代的才子,對飲食文化深入研究。他的《隨園食單》介紹了300多種菜肴,大多是江浙一帶的傳統風味。他說:「滿洲菜多燒煮,漢人菜多羹湯。」所以我特別從《食單》中挑了羊肉料理的羹湯。

古人寫食,用字極省。《隨園食單》中羊羹食譜,一共25字:「取熟羊肉斬小塊,如骰子大。雞湯煨,加笋丁、香簟丁、山藥丁同煨。」如是而已,雖然簡短,但其實重點都有提到。
依照《隨園食單》上所提羊羹,其添加的食材,無論是香簟笋筍抑或山藥,味皆不濁,全都講究一個清字。我查《食單》上的《須知單》,袁枚特別提醒:「味要清鮮,不可淡薄。清鮮者,真味出而俗塵無之謂也。」他又說:「名手調羹,鹹淡合宜,調味寧淡毋鹹。淡可加鹽以救之。」所以,我的調味料今天只有鹽一味,不再多加辛香料,避免搶掉羊肉的清甜。
今天就來做《隨園食單》上記載的羊羹。和南門市場麟群肉店談到要做古法羊羹。老闆娘知道我不喜肥,推薦了一塊漂亮的後腿肉。我將後腿肉整塊放進大同電鍋內鍋,以清水蓋過,放入老薑片,外鍋兩杯水,按下開關,電源開關跳起後繼續燜。《隨園食單》所稱的「熟羊肉」準備好了。
《食單》上說用「雞湯煨」。我用南門市場盧記水產的現成雞湯兩包,如果您有自家熬煮的雞湯當然更好。雞湯加上剛剛煮羊後腿肉的清湯,濾過油渣做為湯底,再加一些清水滙為今天的湯頭。
臨到要煮羊羹時,把羊肉從電鍋取出,切成骰子般小丁備用。我不知道古代有沒有乾香菇,所以今天用一半的新鮮香菇,取其口感;另一半用乾香菇,取其香氣。香菇泡水,泡軟後與新鮮香菇同樣切成骰子狀小丁,香菇水棄之,因與湯頭想要呈現的味道不合。一支綠竹筍剝殼切丁,半支日本山藥削皮切丁,都是骰子狀。原本食譜沒有,但我今天額外加入了白背黑木耳,我覺得它不會搶味,又和筍笋一樣能添加爽脆口感,所以加入。
用大砂鍋,將羊肉香簟笋筍山藥木耳骰子丁倒入鍋中。將湯頭徐徐注入,蓋過食材。羊肉羹取其清,所以只加鹽調味。湯滾,將泡末浮渣浮油撈除。湯再滾,將爐火調成極小火,幾乎是用燜的方式來煨煮。《隨園食單》提到「煨」字,特別註明是文火。因為,肉已經是熟的,這一個小時「煨」的功夫,是要入味。
1小時後,我走進廚房,全是香味。掀開鍋蓋,湯色與蓋上鍋蓋時完全一樣,顯示保持住「清」字訣。試一下味,鮮美異常,羊肉軟嫩到沒有抵抗力。上桌後,一向不太吃羊的老婆,竟然連吃兩碗,直稱鮮甜。而且說這道羊羹熱夏寒冬兩相宜。這種誇奬等同聖旨,我想以後要常做這道袁枚隨園版羊肉羹了。
年輕時讀《中庸》的「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對這些文字,也沒有太深刻的感覺。年紀大了,重讀《隨園食單》,看到袁枚到某個人家中吃飯,只要吃到美食,必然請家中廚子到對方家中廚房,執弟子之禮。如此40年,才集得眾美,集成《隨園食單》一書。
今天做羊羹,翻閱《隨園食單》,想到前老闆黎智英,只要吃到某家餐廳的好菜,除了不斷誇張的說:「好吃到你不敢相信。」還會立刻請家中廚子去餐廳再吃幾回,把味道學回來。再回頭想想「人莫不飲食,鮮能知味」文字,才又有了不同的體會。一個人深入而執著一件事,是多麼地不簡單。
黎先生非常愛吃羊肉。我今天用「羊肉羹」而不寫成《隨園食單》原來的「羊羹」,是怕寫成羊羹被誤會為甜食。
羊肉羹
材料:羊後腿肉1塊(約2斤半)、新鮮香菇半斤、乾香菇1/3斤、綠竹筍1支、日本山藥半支、白背黑木耳半斤、嘉義洲南鹽場霜鹽4小匙、雞湯2包。

做法:
Step1:將羊後腿肉整塊放進大同電鍋內鍋,以清水蓋過,放入老薑片,外鍋兩杯水,按下開關,電源開關跳起後繼續燜。




Step2:把羊肉從電鍋取出,切成骰子般小丁備用。

Step3:新鮮香菇與泡軟的乾香菇切成骰子狀小丁,綠竹筍剝殼切丁,半支日本山藥削皮切丁。山藥請在水龍頭下沖水削皮,這樣可以避免皮膚沾到山藥黏液而生癢。白背黑木耳同樣切成骰子丁。

Step4:取一大砂鍋。將羊肉香簟笋筍山藥木耳骰子丁倒入鍋中,將湯頭徐徐放入鍋內,湯滾,只加鹽調味。因為添加的食材香簟笋筍山藥,味皆不濁,全都講究一個清字。所以調味料只有鹽一味,不能多加辛香料,避免搶掉羊肉的清甜。湯再滾,將爐火調成極小火。


Step5:1小時後,關火,掀開鍋蓋,試一下味,鮮美異常,羊肉軟嫩到沒有抵抗力,上桌。

這就是《隨園食單》的古法羊羹,肉軟嫩湯鮮甜。熱夏寒冬兩相宜。套句以前老闆黎智英的口頭禪:「好吃到你不敢相信。」

掌廚人 裴偉
《鏡週刊》社長。雖是時事週刊領頭人,但私人臉書上只見每日吃便當或蒔花弄草紀錄,偶爾還有下廚做菜心得。吃遍美食、喝遍好酒、說得一口好菜的裴社長,在同事催逼下,大方公開私人廚房筆記,圖解詳細,以回覆各方親友綿延不絕的提問,近來結集出版為《裴社長廚房手記》,頓成暢銷書。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