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喔!筆電全面下殺特價,還送價值300多元的贈品喔!」光輝十月的首個週末,本刊實地走訪著名的3C聖地—台北光華商場,受到陰雨影響,逛街人潮稀落,店員們嘶喊著降價,卻吸引不了消費者的興趣,「以前開學季一天最少可以賣個十台,今年大概一週能賣十台就不錯了。就算最近品牌商降價促銷,售價差了一萬元,還送一堆贈品,依舊沒什麼買氣。」
【全文】全球筆電大衰退 庫存風暴重擊台廠供應鏈

強美元風暴持續延燒,不僅新興市場金融風暴山雨欲來,就連過去2年旺到不行的筆電業,也遇上史上最冷寒冬。本刊調查,受終端買氣急凍衝擊,筆電業滿手庫存已成燙手山芋,過去都要等到雙11才開打的促銷戰,足足提前一季開跑。「只能想盡方法清庫存、做好過冬準備。」業者坦言,這場冰風暴一路從品牌廠向上延燒,包括代工、零組件、面板甚至半導體業,都跟著過苦日子。

消費力急凍 庫存難消
一位店員感嘆地說,銷量相較去年簡直天差地別,去年此時是賣到沒貨,顧客看架上有什麼筆電就買回家,「因為一離開現場,可能就被別人買走,再等拿到貨就要十天、半個月。」通路業者也說:「現在是想辦法消化存貨,品牌廠雙十一、雙十二可能一路殺價,砍到最後連毛利都被吃掉。」

不只台灣買氣冷,正受高通膨之苦的美國更冷,筆電品牌殺價不手軟。打開美國知名3C購物連鎖店Best Buy網站,一整排的促銷筆電,從聯想、戴爾到華碩,一台消費型筆電只要99.9美元,甚至更低。「買氣太差,大家都殺到成本價以下賣,只求把滿滿庫存換現金。」一家筆電廠高層搖著頭說。

本刊調查,戰爭、高通膨等黑天鵝因素,急凍全球消費力,過去二年受疫情帶動宅經濟所引發的筆電銷售熱潮被打回原形,加上各國快速升息,消費者荷包變得更薄,首當其衝的消費性電子市場因此大萎縮。「電腦業要繫好安全帶,努力拚完下半年,再談明年吧。」向來「神預言」的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對於未來景氣看法很保守,而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更提醒同仁:「面對明年,就是保守、寧可再保守一點。」
「聯準會連續升息,烏俄戰爭打了半年,大家都看壞接下來的景氣。」資深分析師搖著頭說,加上歐洲受俄羅斯天然氣運送中斷衝擊,能源費大增,德國一家四口每月開銷就增加500歐元,更別說高通膨的美國,民生用品樣樣貴上一倍,高消費的筆電採購成為民眾刪減首選。「不少看壞景氣的企業也人事凍結、大砍科技支出,等於又澆了商用市場一盆冷水。更別說有些國家陷入債務危機,政府採購跟著急凍。」一家品牌商主管嘆氣說。
疫情熱銷潮 退燒反撲
根據TrendForce的最新預測,今年下半年筆電出貨量較上半年衰退,全年筆電出貨量下修到只剩1.91億台,比去年大減二成之多。「疫情前每年筆電出貨量都在1.6億台,這二年因為疫情,出貨爆量到2.4億台,等於成長五成以上,加上晶片缺料、運輸塞港問題導致業者超額預訂(overbooking),市場一旦反轉,原本想做好大賣的庫存,就形成海嘯反撲了。」分析師黃淑芬不諱言地說。
此外,全球航運恢復正常,通路從叫不到貨,變成瞬間全塞滿倉庫,讓華碩、宏碁以及代工五哥廣達、仁寶、和碩、緯創、英業達,第二季的庫存水位紛紛站上歷史高點。其中,廣達飆高至2543億元居冠,相較去年大漲55%;其次是華碩的2172億元,也大增五七%,「這波庫存調節潮恐要花快一年時間。」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洪春暉說。

疫情紅利退潮,品牌廠紛紛調整訂單,又以惠普五度下修出貨量最激烈。日前英特爾發表第十三代處理器,過去新處理器亮相都代表將迎來換機潮,但今年包括惠普、戴爾、聯想與華碩,手中都還有一缸子的十一代處理器待消化,根本沒想到要引進十三代的新品。

供應鏈抬價 品牌自危
實難想像,過去二年宅經濟大爆發,筆電業者訂單多到來不及出貨,為了催貨、討料,林百里還親自致電拜託供應鏈老闆,陳俊聖則當著林百里的面公開討貨,假日還去高爾夫球場找上游業者追料;當時最大受益者面板雙虎,去年營收衝出七年來新高,友達董事長彭双浪更笑稱,是面板業20年來最風光的時刻。

但景氣反轉加上庫存海嘯來襲,供應鏈人人自危,讓品牌業者感觸很深,「以前缺料時,電話不接也找不到人,現在庫存一大堆,還打來問是否提早拉貨。」去年,陳俊聖率先對庫存問題示警,因部分零組件業者趁火打劫,以囤貨哄抬價格,種下庫存大亂的隱憂。
談到庫存問題,陳俊聖多次暗示,高庫存就有跌價風險,宏碁不想玩跌價損失的財務遊戲。他跳上第一線救援,希望降低損失,一方面針對上游供應鏈採取嚴格審核,確保庫存不再重複下單;一方面找來明星代言,衝高新產品線銷量,並將銷售主力從歐美移回亞太市場,回攻握有標案利基的商用市場。
至於第二季庫存超過宏碁三倍的品牌廠華碩,庫存多到要花半年才能賣完,日前遭外資不留情大砍目標價。董座施崇棠對內喊出年底前庫存水位至少要降低五百億元,也從八月起提早開戰促銷,今年四月上市的新品,售價已大砍三成求售。「第三季庫存下滑符合預期,年底前砍五百億庫存應可順利達成。」華碩高層透露。
品牌廠各顯神通清庫存,風暴也從品牌商往上延燒到製造商,儘管廣達、仁寶、緯創等代工廠,九月營收交出還不錯的成績單,但電子五哥仍個個喊苦,緯創直呼看不到第四季,仁寶則提早預告今年筆電出貨量年減二成,一家筆電代工廠財務長更直言:「以目前的庫存量來看,至少要花三季的時間才能消化。」

乘蘋果順風 鴻海衝高
台灣代工業唯二亮點,僅剩代工蘋果的鴻海與和碩,尤其是靠著蘋果iPhone 14系列大賣,又處於出貨期的鴻海,九月營收衝上8233億元,月增率高達83%,比去年12月的歷史次高7175億元更加亮眼。「鴻海比和碩早一個月出貨新機,營收衝最快,和碩十月會跟上,接下來蘋果新筆電也要出貨,廣達也會有不錯表現。」分析師觀察。

除了吃到蘋果甜頭的鴻海、和碩,上游的筆電代工、零件廠,如驅動IC廠聯詠、敦泰,類比IC廠茂達、致新,記憶體的南亞科、晶豪科等業者哀鴻遍野,護國神山台積電卻還能逆勢漲價,成為科技業的異數。「現在下游廠商都不拉貨,面板廠只好關產能,讓價格能先止穩,但上游的IC設計業者還得面對台積電的漲價,可算是最慘的一群。」資深半導體業者表示:「今年第一季以來,驅動IC已跌了一大段,需求很弱,讓價格繼續殺。景氣不好台積電還要漲價,死的就是IC設計廠商。」
日前市場傳出,台積電大客戶蘋果拒絕調漲明年的代工價,但IC業者們對本刊透露:「除了蘋果敢拒絕外,其他人根本不敢,因為台積電的品質就是比較好,像高通因為價格便宜找了三星代工,結果晶片不斷出現過熱、良率不好的問題,占有率反被聯發科超車,最後又回頭拜託台積電幫忙。」
神山消或長 看法各異
究竟這次筆電庫存海嘯會不會傷到台積電?「電子業應該上下游分開來看,這幾年快速成長的電動車和高速運算,也是台積電大幅成長的主要動能,但是台灣的下游品牌廠商(如華碩與宏碁)幾乎都沒有跟上電動車和高速運算的列車,因此,當筆電市場出現問題時,華碩和宏碁面臨很大的壓力,台積電受到的衝擊卻很小。」資深半導體分析師、聚芯資本管理合夥人陳慧明點出關鍵。

不過也有分析師看法迥異。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日前就對台積電提出警告:「繼高速運算晶片客戶nVIDIA(輝達)承認第三季營收獲利不如預期後,另一大客戶超微終於下修第三季營收獲利指引,坦承季度虧損,不像有些公司還在硬撐。台積電三大客戶之一的超微財報爆雷,台積電第三季的法說會對明年的展望應該要保守,因為公司提出的財務指引對誠信的影響很大,否則投資人被坑以後,就會用腳投票。」

同樣受害的還有面板雙虎,群創結束連七季獲利榮景,今年第二季財報翻黑,累計庫存來到471億元。「當面板價格跌到現金成本之下,投入生產和銷售都是沒意義的事。」群創董座洪進揚證實,第二季群創產能利用率下修至少五成,第三季仍舊向下修正。「友達不做庫存,庫存金額在業界算低,但只要客戶有拉貨需求,友達可以提供最新鮮的貨給客戶。」彭双浪希望需求趕快回來,卻仍憂心升息和通膨進一步衝擊消費。

連續旺了二年的筆電大盛宴已回不去了,台廠供應鏈要如何面對高庫存與低需求的嚴冬苦日子,考驗各家老闆的智慧。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