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從事高壓電技工工作,還有3個小孩要養,我一直很有風險意識,15年來不斷幫家人調整保單,前兩年還增加許多醫療險保障,但到現在仍有些不安和疑問,這樣的保障內容夠嗎?」今年40歲的家庭主婦吳婕箖,翻著手中保單說:「現在3個小孩都在國中、國小就學階段,家中還有800萬元房貸,保險一定要規劃好,才能讓孩子無憂長大。」
【理財健診】2招補足千萬壽險額度 高風險5口之家保單健診

家庭主婦吳婕箖相當有風險意識,因為先生是高壓電技工,又養育3個未成年孩子,近幾年不斷調整全家人保單,目前一家5口年繳20.3萬元保費,但仍擔心若發生意外可能讓家庭陷入困境,加上退休金還沒開始準備,想進一步調整保單內容。捷安達保經董事長吳鴻麟建議以遞減型房貸壽險,加上定期壽險補足千萬壽險額度;保險本舖顧問駱潤生則提出,先試算勞保勞退年金,再來規劃退休金缺口。
缺口未補足 提出3疑問
因為今年44歲的先生,是家中經濟主要來源,加上工作內容特殊,所以近幾年她不斷幫先生增加死亡、醫療險保障。目前壽險額度200萬元、意外險700萬元、失能險500萬元;醫療險有雙實支,住院雜費22萬元;癌症及重大傷病則各是100萬元、50萬元。

而吳婕箖自己的保單則較著重醫療險,壽險保額僅27萬元、意外險則為100萬元;不過,她擔心萬一失能拖累家庭,特地增加500萬元失能險。至於3個孩子以雙實支醫療險,及可一次性大額給付的重大傷病、失能險為主。
吳婕箖說,自己與先生都到四字頭的年紀,也有了體況,加上先生有遺傳性疾病,曾被兩家壽險公司拒保醫療險;前陣子,她也動了甲狀腺切除手術,目前無法提高重大傷病、癌症等醫療險保額。
壽險顧問Patty一直陪著吳婕箖討論增加家庭保障,她表示,先生職業等級屬於意外險中第四類,保費非常昂貴,100萬元意外險保額、年繳保費5,400元,高出一般民眾1倍以上;還有保險公司直接將先生的職業,列為最高等級第六類,導致無法購買太高額的意外險。
家庭年收入近200萬元,目前全家年繳保費是20.3萬元,算是可負擔的範圍,但吳婕箖認為家庭保障缺口還沒補足,她的3個疑問是:
- 自己雖然不是家庭主要經濟來源,但壽險保障卻相對低,是不是該增加?全家保費已經20萬元以上,如何增加自己的壽險保障、又不造成太大負擔?
- 因為已經有體況,想要增加癌症、重大傷病險的保障,該怎麼做?
- 如果想用保單做退休規劃,該怎麼買最適合?

捷安達保經董事長 吳鴻麟
遞減型房貸壽險+定期壽險補足千萬額度

但許多險種會依照年齡保費逐年遞增,估計平均年繳應以25萬元計算,總繳保費估計500萬元;加上房貸的800萬元,合計是2,100萬元。吳鴻麟因此指出,扣除先生已有的死亡保障900萬元額度,夫妻二人至少需補足1,200萬元額度。超過千萬的壽險額度看似很驚人,但能透過包含遞減型的房貸壽險、及一年期定期壽險來補足,合計年繳保費約4萬元。

至於醫療險的部分,由於夫妻雙方都有體況,現在要增加癌症、重大傷病保障相對困難,不過,目前醫療險住院雜費額度都有20萬元以上,算是足夠;若還想再提高醫療險保障,建議待體況轉好後再嘗試投保。
另一方法是,利用有壽險保障的投資型保單,一次補足退休及死亡缺口。吳鴻麟表示,投資型保單只計算危險保費,比一年期定期壽險便宜,44歲男性、保額400萬元,年繳保費是15,084元。若定期定額全球型股票基金或ETF,可同時累積退休金。
保險本舖顧問 駱潤生
試算勞保勞退年金 再規劃退休缺口

保險本舖顧問、同時也是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駱潤生表示,退休金不需全部自己準備,扣除勞保、勞退後算出缺口再行補足即可。若先生65歲退休,投保年資將達43年,勞保老年年金每月能領到近3萬元;至於勞退部分,以本薪55,400元、投報率4%、新制年資25年、平均餘命24年估算,能月領9,116元;如果現在開始自提,月領金額將增一倍,來到18,232元。
太太現在應屬國民年金的納保範圍,計算到65歲時能月領約1萬元年金,夫妻二人社會保險相加可月領5.8萬元。以先生的平均月收入16萬元、所得替代率70%計算,不計算通膨,推估夫妻退休每月需11.2萬元生活費;扣除社會保險提供的5.8萬元,還要準備約5.4萬元。

若利用保本的保單規劃,可考慮具有轉成即期年金功能的利變型商品;試算在宣告利率3.3%之下,年繳新台幣36萬元、經過20年累積,到65歲轉為即期年金的條件下,每年能領回至少新台幣36萬元以上,並逐年增加,最久領到110歲。
不足的部分可透過交易成本低、分散風險的ETF,定期定額投資,長期幫自己累積退休金。若每月定期定額1萬元,以年投報率5%計算,20年後能累積407萬元;退休後可年領36萬元,同時讓剩下資金繼續在市場上投資,以通膨2%計算,該資金能使用至79歲;如果定期定額金額可提高至1.3萬元,相同條件下,資金能用到84歲。
【歡迎有理財問題的讀者將聯絡方式寄到mmtw.Money@mirrormedia.mg,本專欄將找專家幫你理財健診】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