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1 05:28 臺北時間

【娛樂透視】《成仁高中》解謎實境收視霸榜 小公視多元内容打造本土IP

mm-logo
娛樂
《成仁高中偵探社》將校園打造成充滿情境氛圍的空間。(小公視提供)
《成仁高中偵探社》將校園打造成充滿情境氛圍的空間。(小公視提供)
由小公視推出的青少年沉浸式解謎實境秀《成仁高中偵探社》,將霸凌、毒品、性暴力等校園議題,結合戲劇及推理製成13集。去年10月上架公視+OTT,持續霸榜不分類排行前5名,突破兒少節目歷年成績。
好口碑鼓勵製作人黃琳容擴大規模企劃第二季,公視兒少中心主任林瓊芬也率團隊持續訂製多元內容、孵育人才,盼提升台灣兒少節目自製率及打造本土IP品牌。
台灣本土兒少節目製作量長期偏低且連年衰退,根據文策院「2022年臺灣文化內容產業調查報告」統計,2021年兒少節目占電視節目製作總時數的9%創新低。為扭轉劣勢,2023年文化部黑潮計畫以每年6億元、為期四年挹注公視,將原有公視三台轉型為兒少頻道「小公視」,於2024年8月開台。
20250115insight001 (9)_2025-01-15.jpg
《歡迎光臨我的牧場》以10~12歲國小中高年級為主要收視群。(小公視提供)
「小公視」針對3至18歲兒童及青少年製作包括:3至5歲學齡前、6至9歲國小低年級、10至12歲國小中高年級、13至15歲國中、15至18歲高中,5種年齡層所需內容。開台第1年陸續推出23檔、超過360小時新製節目,是過往的3倍。
兒少中心主任林瓊芬指出:「過去因為預算有限,選擇將多數經費投入像《水果冰淇淋》這類帶狀節目,穩定收視群。如今每年至少有4億元用在內容,能夠嘗試訂製動畫、戲劇、紀實及綜藝等多元類型,豐富孩子視野。」
20250115insight001 (1)_2025-01-15.jpg
兒少中心副主任舒逸琪(左起)、主任林瓊芬與製作人黃琳容,攜手推出小公視首檔青少年解謎實境秀《成仁高中偵探社》。
去年10月,小公視攜手「三鳳製作」推出首檔青少年解謎實境秀《成仁高中偵探社》(以下簡稱《成仁高中》),以單集130萬元、共製作13集,創下兒少節目製作費新高。
20250115insight001 (10)_2025-01-15.jpg
視網膜(左後)與洪都拉斯(中)在《成仁高中偵探社》中扮演社團指導員與NPC,引導參賽者進入敘事情境。(小公視提供)
節目以6位高中生為參賽主角,除了由視網膜(陳子見)扮演社團指導員,還安排周厚安、黃冠智、洪都拉斯等非玩家角色(NPC,Non-player character)引導,參賽者透過腦力激盪解鎖各類關卡,推進故事線完成任務,益智與娛樂性兼具。
20250115insight001 (4)_2025-01-15.JPG
6位高中生挑戰各項情境謎題協力破關。 (小公視提供)
製作資歷超過30年的黃琳容曾以綜藝節目《全民星攻略》獲金鐘獎益智及實境節目獎,製作過《正義的算法》《我們不能是朋友》等台劇,首次參與兒少節目的她表示:「我每階段做的節目都陪伴一群觀眾長大,得知小公視開出琳瑯滿目的徵案類型時,覺得不能缺席。」
黃琳容以高中生族群為收視目標,請公司Z世代年輕企劃提案,再與資深製作人共同選出《成仁高中》,由她帶領團隊實踐創意。為順利通過徵案,黃琳容向參加《全民星攻略》的少年調查保護官田調,將霸凌、毒品、性暴力等校園議題融入推理案件中,花1個多月完成企劃案脫穎而出。
節目勢必有競爭與合作,要完整呈現脈絡,避免斷章取義,導致參賽者遭受酸民攻擊。
節目在前製期召集200位高中生,進行智力測驗、議題申論及面試,選出12人參與錄影,再從首集淘汰剩下6人,過程中,小公視不時參與討論。兒少中心副主任舒逸琪就提醒:「節目勢必有競爭與合作,要完整呈現孩子做決定的原因,避免觀眾因不理解脈絡、斷章取義,導致參賽者遭受網路酸民攻擊。」
黃琳容亦找來心理諮商師合作陪同錄影,遇到有情緒狀況或需求時能提供協助。「這12位參賽者心理素質分數都很高,遇到挫折表現正面。像其中一位參賽者因耍小心機間接輸了比賽,在後續訪問坦然檢討、分享內心掙扎,成為節目的驚喜收穫。」
20250115insight001 (6)_2025-01-15.jpg
小公視與客家、原住民、MOMO親子、台語台合製學齡前紀實節目《WAWA哇!》。 (小公視提供)
團隊租借校園場地節省搭景費用,趁暑假期間分7次錄影。每次錄影前一週,美術人員依主題將教室、禮堂打造成闖關空間,舉凡課桌椅、抽屜內的作業本、日記都設計嚴謹,以防參賽者翻找線索時出現破綻。現場除了6台主攝影機跟拍參賽者,還安置15台運動攝影機,記錄尋找線索時的細微反應,塑造真實感。
20250115insight001 (8)_2025-01-15.JPG
為順利錄影,黃琳容不論事前或錄影,都耐心提醒參賽者。(小公視提供)
由於正式開錄後便無法喊停,錄影前一天黃琳容先安排專人試玩,掌握解謎所需時間,還親自教導參賽者闖關時如何走位才不會擋到鏡頭,以及適度發言讓觀眾明瞭解謎過程。舒逸琪佩服地說:「這的確需要很大耐心,目前徵案、孵育人才遇到的最大難題,是許多製作單位缺乏和兒少相處的經驗。」
20250115insight001 (2)_2025-01-15.jpg
《什麼都沒有雜貨店》編導李權洋(左)擅長與小朋友互動,還建立一套獨特的工作模式。(小公視提供)
舒逸琪以小公視去年8月播出的兒童情境喜劇《什麼都沒有雜貨店》為例,劇中4位平均年齡9歲的小演員表現自然、精準詮釋角色,在台北電影節首映連續8天蟬聯觀眾票選第一。該劇正拍攝第二季,編導李權洋的工作模式也成為小公視的參考指標,「關鍵是在工作前建立平等關係,清楚告知責任義務,孩子也會把這件事當成重要的事回應你。」
跟孩子工作不但要了解兒少身心發展需求,同時有特殊的拍攝專業。
林瓊芬分析,跟孩子工作不但要了解兒少身心發展需求,同時有特殊的拍攝專業,「像是學齡前兒童1天只能工作2小時、中午要午睡,節目主持人也要了解如何與孩子溝通,不同年齡層的工作方法都不同。」為此,小公視開立導演、編劇、製片等職務工作坊和一對一大師班,傳授專業的工作知識,建立能長期投入產業的團隊。
網路時代兒少觀眾不斷流失,面對傳統頻道紛紛轉型的國際趨勢,小公視採多管齊下,結合公視+OTT,同步經營YouTube、臉書、IG、Threads社群平台擴展內容,並針對如《動滋達滋森之島》《水果冰淇淋》《青春發言人》等長集數節目開闢專屬頻道,建立品牌累積分眾族群。
20250115insight001 (3)_2025-01-15.jpg
小公視今年將推出針對國小中高年級族群的停格動畫《我是陳派派》。(小公視提供)
而過往難以建立的本土動畫IP,今年也將推出《勇者動畫系列2》《我是陳派派》《莓吉幼兒園》等6部對應不同年齡層的動畫作品,協助台灣動畫代工人才一同往原創目標邁進。
20250115insight001 (7)_2025-01-15.jpg
小公視找本地動畫人才打造原創IP《勇者動畫系列》,今年將推出第二季。(小公視提供)
更新時間|2025.02.01 05: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