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1 05:28 臺北時間

【兒少影視人才難尋番外篇】與孩子工作學問大 這類節目亟需人才

mm-logo
娛樂
情境喜劇《什麼都沒有雜貨店》主人翁們彼此陪伴,度過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刻。(小公視提供)
情境喜劇《什麼都沒有雜貨店》主人翁們彼此陪伴,度過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刻。(小公視提供)
小公視開台後面臨大量節目需求,除了原有自製內容,還需透過外部徵案、邀案、合資合製多管齊下。僅管有文化部黑潮計畫上億資金挹注,如何吸引產業人才回流兒少領域,成為小公視亟需克服的考驗。
兒少中心副主任舒逸淇點出:「外界很容易把about children和for children混為一談,以為節目裡有兒童就叫做兒少節目。」強調當內容是要做給兒童看的時候,不論視角或敘事方式都要以兒童需求為核心,肢體、心理、學習層次皆要設計。
也有團隊觀念老舊,一味在節目中灌輸大人認為孩子該學習的東西,「但孩子只要聽到『學』就倒胃口。」舒逸琪認為兒少節目並非教孩子學東西,而是以兒童為中心,針對他喜歡或需求設計,「單是溝通這觀念,就得花很長時間。」
小公視也開設大量工作坊,解決因缺乏與兒少相處經驗,初期不知從何著手的團隊。兒少中心主任林瓊芬以戲劇工作坊為例:「分為了解兒童心理、需求,以及學習如何與兒童工作的專業技術。如鏡頭角度降低到什麼呈度?怎麼拍?導演、主持人該怎麼跟小朋友溝通劇本和節目腳本,說他們聽得懂的語言,都是學問。」
20250115insight008
兒少中心主任林瓊芬開設工作坊,找來專家傳授與兒少工作的專業知識。
林瓊芬提醒:「所有學齡前兒童一天只能工作2小時,超過2小時就累了,需要充電休息才有能量再回來工作,這是完全不同的思考邏輯,如果製片沒考慮到這層因素,估算錯誤,可能造成劇組不小損失。」
學齡情境喜劇《什麼都沒有雜貨店》是少數成功案例。編導李權洋除了喜歡與孩子相處,也很有耐心溝通,在過程中已摸索和兒童相處的模式,成為小公視的工作參考。該劇日前已開拍第二季,李權洋也升任總導演,透過實際操練傳授新秀導演林亞佑及戴薇工作訣竅。
20250115insight008
《歡迎光臨我的牧場》是以兒童視角探索台灣牧場,從中提供科普知識。(小公視提供)
更新時間|2025.02.01 05: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