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08:00 臺北時間

每年近千人被蛇咬傷 「5件事必做」保命

mm-logo
時事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台灣常見毒蛇。(圖/疾管署提供)

▲台灣常見毒蛇。(圖/疾管署提供)

清明連假開始,許多民眾會前往墓園掃墓或至戶外踏青,疾病管制署提醒,每年有近1000人遭到毒蛇咬傷,症狀輕者出現局部腫脹疼痛,重者可造成呼吸障礙、瀰漫性出血、敗血症、不可逆之腎功能衰竭、截肢等,甚至有死亡風險。務必牢記「五要五不」,保持鎮定處理被毒蛇咬傷的傷口。

疾管署表示,每年約有近千名民眾遭毒蛇咬傷,國內較常見的毒蛇分別為出血性毒的龜殼花、赤尾鮐(俗稱赤尾青竹絲)與百步蛇;神經性毒的飯匙倩(俗稱眼鏡蛇)與雨傘節,以及兼具出血和神經毒的鎖鏈蛇。被毒蛇咬傷的治療方式為注射抗蛇毒血清,疾管署為全國目前唯一生產供應抗蛇毒血清機構,為避免國人因毒蛇咬傷而危及性命,疾管署於全國190多家醫療院所備有抗蛇毒血清供民眾救急。

由於抗蛇毒血清為醫師處方用藥,民眾如有使用需求可先透過「抗蛇毒血清儲備點查詢」(https://gov.tw/yPR),查詢鄰近醫療院所抗蛇毒血清的儲備情形,切勿購買來路不明藥物。

被毒蛇咬傷請保持鎮定,牢記「五要五不」。(圖/疾管署提供)

▲被毒蛇咬傷請保持鎮定,牢記「五要五不」。(圖/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提醒,民眾如不慎被毒蛇咬傷請保持鎮定,牢記「五要五不」,五要:要視為毒蛇咬傷處理、要記毒蛇外觀特徵、要脫飾品,避免肢體腫脹、要包傷口上緣,減緩毒液擴散、要保持冷靜並儘速就醫﹔五不:不割開傷口,避免感染、不用嘴吸出毒液,避免感染、不冰敷,避免組織壞死、不飲酒或刺激性飲料,避免加速毒液作用、不延誤就醫,耽誤治療時機。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爸媽驚嚇!不明人士「衝家裡抓小孩抽血」?國健署認了:是「這項調查」
50歲是分水嶺?年過40「身體年齡」就示警 婦科醫:快做4件事延緩老化
遭爆外遇生子!台大醫師黃立民:接送朋友的小孩、老婆不知我所有事
比特犬咬人撕裂傷恐「潰爛、慢性發炎」醫曝犬隻咬傷緊急應對「3步驟」

更新時間|2025.04.03 08:0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