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8 00:03 臺北時間

新聞幕後/人肝不值錢!AI奴工時代來了?

mm-logo
時事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孫正義砸下1兆美元,打造AI工業園區,推動人形機器人革命。(圖/Mercedes-Benz提供)

▲孫正義砸下1兆美元,打造AI工業園區,推動人形機器人革命。(圖/Mercedes-Benz提供)

軟銀創辦人孫正義再次出手,這次豪擲1兆美元,計劃在美國多地建立AI工廠工業園區,讓人形機器人取代勞工投入製造業,緩解長期以來的人力短缺難題,進一步推動全球工業自動化邁入新紀元。這項投資金額遠超軟銀先前參與的OpenAI「星際之門」5000億美元計畫,代表孫正義對AI與機器人市場的高度期待與長遠布局。

在軟銀的藍圖中,AI工廠將成為未來製造業的核心,不僅引進能自主行走的人形機器人,更將大幅減少人力參與,涵蓋伺服器、空調、汽車、智慧手機等多條產線。軟銀考慮從輝達採購GPU,並導入德國Agile Robots的技術,預期與富士康等製造業巨頭展開合作,共同實現生產模式革新。

這並非孫正義首次大動作進軍AI領域。去年底他於海湖莊園宣布,將在四年內投資1000億美元發展AI及相關基礎設施,創造10萬個就業機會。孫正義當時表示,因川普當選而對美國經濟重燃信心,如今再度加碼,將這一構想推向新高峰。

軟銀的角色也早已不限於金援者。在OpenAI主導的「星際之門」計畫中,孫正義親自擔任主席,是關鍵股權合作夥伴。今年2月,軟銀再投入5億美元,領投人形機器人新創Skild AI,加碼發展任務適應性通用智能。這家新創公司在去年7月已獲軟銀3億美元注資,用於打造AI模型。

隨著全球AI競賽加速,從LLM語言模型到機器人應用,各大科技巨頭紛紛搶灘布局。OpenAI除已提交多項涵蓋人形機器人、AR/VR裝置的商標申請外,也積極向AI硬體及半導體領域邁進,並重啟對Figure和1X等機器人公司的投資,推動AI與感測器技術融合。

輝達也不遑多讓,2025 CES展會上發表Cosmos平台與Isaac GR00T運動生成工具,為機器人訓練與決策提供關鍵支援。另一方面,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預告2025年將量產數千台人形機器人Optimus,Figure AI亦宣稱已與BMW簽約,四年內交付10萬台機器人。英國Humanoid公司則開發出HMND 01原型,預計今年測試新平台。

高盛預估,到2035年,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380億美元。這場革命將重塑製造業格局,重新定義生產力與生活方式,那些率先佈局的企業,有望成為新一代工業霸主。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海外買家湧入日本空屋市場 「這個」隱藏成本讓人懷疑人生
緊急救市!禁空、催法說、加擔保 證交所「穩盤密令」曝光
跌成這樣真的沒事?財政部預告 「最強救援」即將出手
股災地板價!分析師不敢說的數字 紫微老師全公開了

更新時間|2025.04.08 00:3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