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煎餅】童養媳熬夜烤餅 有如台版阿信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早年烤餅爐台低矮,第2代楊玉釵幾乎是席地而坐製餅。(獅伯百年手工煎餅提供)
早年烤餅爐台低矮,第2代楊玉釵幾乎是席地而坐製餅。(獅伯百年手工煎餅提供)
姑嫂2人帶我們參觀早已荒廢頹傾的老家廚房,這也是當年祖父母、母親製餅工作現場。紅土磚砌成長條形凹槽,擺入燒紅木炭、架上鐵製煎檯,爐台高度只到成人小腿肚,製餅人得席地而坐,每次取餅、放漿用雙手扛下重達20餘公斤的鐵剪,重複成千上百次有如舉重,爐架上最多可同時擺3支鐵剪、輪流翻面。
「小時候我們在旁邊是負責吃,完全幫不上忙,那溫度很高,一不小心就會被燙到!」楊昭鑾回憶,祖父母時期製作的煎餅以花生、海苔口味為主,「我曾跟著奶奶一起到海邊採海苔,要走到很遠的外海邊,長輩們都懂得算漲退潮時間,有次漲潮、水來了,小孩子不懂就很害怕…」
採集的海苔用扁擔挑回家,洗淨後一條條披在竹竿上、架於爐台上方,用烤餅溫度慢慢烘乾水分,之後還得手工揉碎、過篩才能使用,製作期超過半個月。早年不僅製餅技術源自日本師傅,連烤餅的鐵剪也是託人在大阪製造,王銀獅與堂哥2家人都會做餅,3支鐵剪得輪流使用。
煎餅除了在自家零售外,也有街坊鄰居會向王銀獅批貨,最遠拿到基隆販售。楊昭鑾說:「那是阿公年輕時,我們都還沒出生,聽長輩說有人會拿鐵桶裝餅,提著去基隆港口,每次船入港時就有很多外國人進進出出,賣完再搭火車回家。」藝人脫線的老家和楊家是鄰居,早年脫線母親也曾批餅販售。
楊玉釵(右)多數時間都忙著工作養家,難得與女兒楊昭鑾、媳婦陳素卿(左)與孫子一同出遊,留下珍貴回憶。(獅伯百年手工煎餅提供)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