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煎餅】懊悔未替母親分勞 姑嫂兄妹重振招牌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獅伯百年手工煎餅已傳承4代,樸實無華的煎餅凝聚一家人的情感。
獅伯百年手工煎餅已傳承4代,樸實無華的煎餅凝聚一家人的情感。
熟能生巧後,楊仁彬與楊昭鑾兄妹倆也在口感上有所改良,包括提高蛋量比例讓煎餅更酥脆,找專業代工廠訂製特殊尺寸與不規則剖面花生顆粒,增量並均勻拌入粉漿,整片煎餅密密麻麻散布花生粒。
楊仁彬說:「既然要做就要做好吃一點,否則送人人家也不想吃。」近年也新增芝麻口味,唯獨在造型上,仍維持祖父時代傳承下來的扇形瓦片。3人邊工作邊話家常,楊昭鑾與哥哥感情好、從小到大不曾吵架,楊仁彬說:「爸爸媽媽不在了,妹妹是我最親的人。」
手工烤餅溫度高,即使冬天寒流來襲,楊昭鑾與哥哥楊仁彬只穿短袖或長袖薄衣上工。
楊昭鑾回憶年輕時如何幫忙追嫂嫂,「哥哥當兵放假前,我會騎偉士牌先把嫂嫂接到家裡,等哥哥到家再換手,幫他們爭取約會時間。」姑嫂年齡只差1歲,身材相仿,會共享衣櫃,翻出舊照片吐槽彼此昔日模樣,感情比親姊妹還好。旁人好奇2人從年輕到老都能維持好感情的祕訣?楊昭鑾笑說:「嫂嫂修養很好,人跟人都是互相的。」
但3人最常聊的話題還是懊悔當年未能幫母親分憂解勞,楊仁彬說:「自己做之後,才知道媽媽那時實在太辛苦了,都沒有幫她一下,心裡很難過…」楊昭鑾也感嘆:「以前怎麼不會幫她改良一下,讓她不要這麼累,都太慢了。」
楊昭鑾(左)與嫂嫂陳素卿(右)從年輕時感情就很好,會共享彼此的衣櫃。
幸運的是,下一代楊仁彬夫婦的小兒子楊嘉琮、楊昭鑾的小女兒楊凱蒂都不再置身事外,全職協助父母備料、烤餅,未來也將循此模式,由兩家人通力合作。
想到後繼有人,楊仁彬難得露出笑容說:「我今年已經61歲了,再過幾年就要退休,交棒給年輕人,一家人能聚在一起做餅,我覺得很好。」樸實無華的煎餅,承載楊家4代人情感,歷經時間淬鍊、佐以親情相伴的滋味,如今更顯甜蜜。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