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元「麵線之亂」後,現在各種民生物價已成了官員赴立院必考題!日前,央行總裁楊金龍即被立委出題、考泡麵售價,他答出正解並坦言:「1碗泡麵5、60元的價格已回不去了。」
【理財最前線】物價漲聲響起 戰勝通膨二不二要攻略

通膨問題至少再燒8個月!受到北半球進入冬季用油旺季、歐美解封大量消費出籠,及美國塞港問題仍嚴重影響,專家普遍認為,通膨至少要到2022年中才能趨於和緩。要避免鈔票變薄、財富縮水,就必須重新調整理財方向,掌握二不、二要原則,成為戰勝通膨的贏家。

美塞港未解 供應鏈緊繃
除了泡麵之外,九五無鉛汽油價格漲至31.7元,年增3成以上;就連餐飲業龍頭王品也宣布自10月25日,旗下15個餐飲品牌一起漲價,幅度5%以內。萬物齊漲,通膨壓力等於讓小市民荷包變相縮水,此時,與其靠老闆加薪,對抗通膨,還不如靠投資自救更實在。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指出,這波通膨不至於是長期現象,但至2022年上半年,應該會維持在偏高水準。「目前美國主要港口塞港情況仍未緩解,供應鏈持續緊繃,使物價易漲難跌;加上進入冬季,歐美用油取暖需求大增,也會進一步推升油價上漲。」
換句話說,從現在到明年上半年,至少有6至8個月時間,民眾必須忍受油價、物價持續攀升,實質購買力下滑的窘境。而要扭轉這樣的局面,就得回頭檢視個人資產配置狀況,重新調整,才能避免財富被通膨吃掉;至於調整重點,則應把握「二不二要」原則。

通膨攻略二不:不放太多現金、短線不買長天期公債
首先是「不要放過多現金在銀行帳戶」。精算達人怪老子蕭世斌試算近30年、平均每年通貨膨脹率表示,「過去10年是0.98%,過去20年是1.36%,過去30年是1.41%;現在銀行定存利率只有0.8%,錢放在帳戶上只會變少,必須靠投資才能打敗通膨,解決根本問題。」
林啟超強調,長期而言,美國股票實質年報酬率約6%,美國經濟成長率約3%,「經濟成長率偏低,期待公司加薪不切實際,再配合極低的利率環境,若不投資,購買力一定是負數。」他建議,現金部位應盡可能降低,只要保有一定安全、流動性比例即可,「尤其是年輕人,根據過去美國市場百年經驗,一定要參與股票投資。」
第二是「不買公債及投資等級債」。摩根資產管理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指出,隨著歐美經濟解封,第四季傳統消費旺季到來,及北半球進入冬季,原油需求提升,預期到年底前、甚至明年初,國際油價還有進一步往上的可能。「預估到今年底,美國核心通膨將來到4.2%,略高於市場預期,也加深市場對聯準會升息的疑慮。」
許長泰表示,一旦通膨壓力攀升,美國長債殖利率就會穩步上漲,其中又以政府公債、投資等級債價格下跌壓力較大,「特別是存續期間越長的債券,對利率走勢就越敏感,若手中持有10年期以上公債,短線建議減碼,或盡可能縮短債券存續期間,以避免價格波動造成的損失。」
但若是專注資產配置的長線投資人,反而可利用升息預期、公債價格被殺低之際,趁機撿便宜;「拉長時間來看,若不考慮債券價格變動因素,只想有穩定收益,那麼未來半年進場布局,將會是相對好的位置。」怪老子補充。
通膨攻略二要:要買科技股、要布局房地產
至於「二要」,則是要買股、要投資房地產。群益潛力收益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徐煒庠指出,股票部分最明顯受惠的是能源及原物料股,包括鋼鐵、塑化、水泥、造紙等上游廠,因轉嫁能力強,透過持有相關股票,可以抵銷通膨攀升風險進而獲利。另外,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廠台積電宣布漲價,意味半導體發展趨勢明確,布局科技股,長線財富就能跟著水漲船高,戰勝通膨。

「長期來看,全球科技發展主軸包括5G通訊、車用晶片及時下最夯的元宇宙,這些新技術應用背後,代表高速運算晶片需求將急速攀升,半導體相關產業,從上游矽晶圓、IC設計、晶圓代工到封裝測試,都能一路穩步成長。」中信關鍵半導體ETF經理人張圭慧表示,想要參與科技股行情,最簡單方式就是布局科技相關ETF。
其中,台積電、聯電、聯發科、瑞昱、世界、聯詠、環球晶、譜瑞--KY等個股,是目前半導體相關ETF的主要成分股,法人看好度大增,投資人若偏好持有單一個股,也可進一步參考。

最後,是要投資房地產。「就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組成來看,房屋及租金占比最高、達3成左右,是一般觀察通膨最核心的指標。財富若不想因通膨縮水,就要持有房地產或相關投資產品。像全球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今年以來漲勢凌厲,就是市場資金為了尋求保值標的的結果。」徐煒庠指出,投資人若沒有房產、土地資產,透過布局REITs也能分享不動產上漲利潤。
看通膨趨緩 關注三指標
林啟超則提醒,「過去REITs走勢給人波動穩健的印象,投資人買進目的,主要是為了穩定收息,當包租公的概念;不過近期相關投資波動卻加大,好處是投資人可賺到價差,但上沖下洗結果,也可能影響原本投資預期、打亂先前理財規劃。」
總的來說,美國通膨升溫,連帶台灣也明顯感受到物價上漲壓力。「未來通膨問題是否趨緩,可關注三指標:一、需求面是否持續成長;二、油價表現;三、生產面問題是否獲得改善。」林啟超解釋,進入明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明顯放緩,市場需求下滑,可以有效抑制物價上揚,使通膨回落。
再看油價。「目前國際原油價格在80美元附近,未來幾個月可望再攀升,但不至於破百。因為美、中兩國手上都有大量戰備儲油,一旦釋出,價格自然回落,即政府對油價仍有一定控制力。最不可控的還是在生產面、供應鏈瓶頸。」他表示,儘管美國現已全天候排班、搶救港口壅塞情況,但缺工、缺卡車困境,仍讓碼頭運作效率低落,這也是未來通膨最大變數,值得投資人密切關注。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